试议关于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处理的思考.docVIP

试议关于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处理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议关于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处理的思考.doc

试议关于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处理的思考   摘 要 刑法是所有法律中最为严厉的,具有最强的威慑力的法律,它遵循着犯罪即要受到相应惩罚这一逻辑。可是,却出现了这么一群人,他们游走在法律的边缘,甚至连刑法都对他们无可奈何,这着实是法律的尴尬与悲哀。本文以罪责罚相适应为切入点,结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从一名法学院的学生视角,浅谈坚持教育为主,刑罚为辅的结合正是对未成年人特有的教育与保护,当然,必要时亦可借鉴恶意补足年龄制度增加其弹性适用。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刑事责任年龄 恶意补足年龄   作者简介:白伟宏,盐城师范学院法政学院;高艳红,南通市如东县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6.083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事件频频发生,小到在校园暴力斗殴,大到在社会杀人强奸,让无数人开始反思,原来天真烂漫的未成年人究竟怎么了?   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了严重的八种犯罪行为,才应当负刑事责任。据此,在我国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特定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因此,从严格的刑法学角度来说,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所以,未满14周岁的人,无论实施了多么严重的犯罪行为,均不构成犯罪主体适格,只能说是未成年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而不可以轻易地称为未成年人犯罪。正是因为连犯罪都够不上,法学界的一道难题便摆在了面前,14周岁以下的犯罪问题如何处理?为了强调问题深刻,本文所探讨的未成年人犯罪则特指14周岁以下的,未达到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的严重犯罪行为。   有人认为,未成年人犯罪本身就少,就算有也只不过是他们顽皮而已。其实不然,例如:重庆10岁女童摔婴案;湖南小学生杀师案;甚至有在不满十四周岁时掐死男孩,却因不负刑事责任,导致后来持刀伤人,奸杀女童的韦某案。不仅如此,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有关资料,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高发态势,低龄重罪屡见不鲜,预防其犯罪已经达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的生理与心理成熟年龄大大提前,未成年人再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不谙世事、懵懵懂懂”的天真少年了,他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利用法律“保护”自己,达成他们的目的,却不管正确与否。正如上述案件的韦某,连续犯下三起严重暴力案件,正是这一“刑责年龄”让他有恃无恐,成为了杀人狂魔。湖南3名小学生劫杀小学教师之前,为首的刘某(13周岁)对其他两位同伴说:“我们还小,杀人不犯法。”不仅如此,校园暴力事件也频发,如永新围殴女生事件,其手段令人发指。看着那些动辄扒衣拍照、辱骂殴打、手段残忍的事件,还能说这只是个例吗?毫不夸张地说,未成年人犯罪已然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1979年我国首部《刑法》将刑事责任起点年龄定在了14周岁,30多年来,沿用至今的年龄标准难免会不适应新形势,时移世易,当今社会环境复杂,道德水平堪忧,贫富差距悬殊,色情暴力通过各种渠道腐蚀着未成年人,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年纪低龄化,类型多元化,手段成人化,结构团伙化,让人倍感震惊和恐惧。然而,这些“低龄重罪”的违法者居然无法究其责,更是让受害者和公众愤怒不已,也饱受部分法学界人士的诟病。鉴于此,媒体与受众提出了所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建议。如果韦某在他第一次掐死男童时就被严惩或者受到适当的处罚,而不是简单的免于刑事责任,任其凭借最低刑事责任能力“逍遥法外”,还会发生现在的悲剧吗?现行的法律竟然导致了这些少年犯们产生了“不满14岁犯罪没事”的可怕逻辑,也让公安机关陷入了“抓了放,放了再抓”的恶性循环之中。   也有人认为,法律是保护弱者的,未成年人是弱者,所以法律应该保护未成年人。这其实是个悖论,法律并不是保护弱者的。法律是为我们创造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环境,维护正常的秩序。从法律适用平等角度,任何一部良法都必须兼顾犯罪者与受害者,不存在片面保护其一方的权益。更何况,我认为面对3名身强体壮的小学生,那手无缚鸡之力的瘦小女教师才是弱者。   刑法本质上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这已在我国《刑法》中开宗明义地表明了。然而,正是出于人性的关怀和理性的考虑,不论是《刑法》,还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之所以对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坚持教育、挽救方针,是考虑到其心智的不成熟,不能正确认识其行为产生的危害性,考虑到未成年人有极大的可塑性,所以才慎刑。追溯到先秦时期,《周礼》就有“三赦”规定,其中对待“幼弱”就予以赦免,可以说对未成年人慎刑是人类历史传统。“恤幼”这本无可非议,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