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震旦大学旧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说震旦大学旧址.doc

说说震旦大学旧址   今年恰逢交通大学120周年,如果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的源流算起的话,交大医学院也恰好是120周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就是原来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是2005年与交通大学合并时候才改的名字,医学院的徽标还是原来二医大的校徽。这个校徽比较有意思,中间是象征医神的蛇杖,下方以“JAT”三字母提示学校的渊源。J是指Saint John――圣约翰大学,A是指:Aurora University――震旦大学,T是指:同德医学院,我们熟悉的二医大就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于1952年院校重组时合并而成,新校选址就是震旦大学旧址。随便提一句,同德医学院创立于1918年,是三个学校中唯一由中国人自办的一所私立高等医学院校。它与现在媒体提到的那份上海莆田系医院名单中的“上海同德医院”显然没有任何渊源。   1903年2月27日,震旦学院创办于徐家汇天文台的一个房间内。学院的成立是法国天主教会和马相伯共同努力争取的成果,马相伯为校长,一开始只有几十名学生。1904年,因不满法国教会对大学的干涉,马相伯率部分教员辞职,另起炉灶办复旦公学(即今之复旦大学)。但对于震旦,马相伯还是有感情的,一直关注并帮助震旦的成长。1908年震旦购进吕班路(今重庆南路)原山东会馆的基地,自建校舍,路西为大学院校区(今重庆南路280号),路东则为预科(今重庆南路227号)。1914年学院改为六年制,分设博物医学、法政文学、算术工程3科,即后来的医、法、理工3个学院。学生大多来源于徐汇公学(现徐汇中学)及各地天主教会办的学校,课堂讲授均用法语。1932年1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震旦大学立案,由胡文耀任校长,设立以马相伯为首的董事会,改称“震旦大学”。   从1951年2月开始,传教士退出学校,天主教会停止拨给震旦大学经费。1952年10月高校院系调整,震旦大学医学院外的其余学院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经学院等校。曾经有“东方巴黎大学”美誉的震旦大学就此撤销,成为昨日历史,只留下昔日老建筑给人以遐想。   走进重庆南路227号东院校门,就能看见左右各有一栋老楼。右边是原震旦学院一舍旧址,高五层,清水砖墙,壁柱和门窗套用红砖砌筑,窗套造型各异,变化多端,有半圆形、有三角形、有弧形等。校门左边是建于1916年的第四宿舍,为三层学生宿舍楼,法国红色砖木结构,是现存历史最久的建筑之一。   马路对面西院,最显眼的震旦大学遗存,则是老红楼。这幢由绯红色瓷砖和灰色石贴面装饰成的四层楼建筑物,是由密纳特和上海公司设计,在1936年建成。老红楼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派风格,立面间接对称,清水墙面,底部为拱券窗。新落成时,大楼中央门厅南墙的一扇大窗户上,有“一只雄鸡对着初升的太阳引吭高唱”的彩色玻璃,这是震旦的象征性图案。这幢楼房在1936年竣工时,《远东评论》赞美此楼:“线条简明古朴”,是校园里“最漂亮最现代化的大楼”。 这里曾经是震旦大学校务管理办公室、图书馆,以及法学院、医学院和理工学院的教室。   震旦大学图书馆创办于1928年。初成立时,正式馆舍建筑还在计划中,书籍也没有集中庋藏。迨1936年新大楼建成后,校图书馆占据了整个二层楼面。二楼设置有两个阅览室,学生阅览室有214个座位,公共阅览室有50个座位。与阅览室相邻的目录室存有该校全部藏书目录,以及徐家汇耶稣会图书馆中文书籍与手稿的全部目录。特别有意思的是,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的部分珍贵文献,也曾经藏身于此,以躲避战火。   1932年7月15日开馆的上海通志馆,为了编纂上海通志,收集了大量的上海史地文献。1937年11月上海沦陷,通志馆暂行停办,所有文稿、档卷、贵重图书资料,都秘密运送至柳亚子家中保存,以免被日本军劫走。至1940年底,柳公因上海租界的环境亦极恶劣,不能再耽搁下去,于是离沪去港。行前考虑到沪寓所所存通志馆重要文卷的安全问题,找胡道静商量,联系一个妥当的地方代为保存。胡先生与法国耶稣会中从事学术文化方面的教士有联系,就去恳托震旦大学图书馆法籍馆长夏之时司铎和副馆长景培元先生,得到他们慨允,于是这批文卷由柳宅密移至震旦大学托管。柳亚子旧居位于复兴中路517号,是一幢建于1926年的三层欧式花园住宅。   柳亚子任上海市通志馆馆长时,典租此楼,直到1940年离开上海。从复兴中路517号到重庆南路的震旦图书馆,电子地图显示距离约为500米,且都在法租界范围内,所以转移工作很顺利,消息一点没有外泄。   日本投降后,上海市通志馆复员。胡道静也从内地回到上海,接受志馆任务,去震旦大学图书馆把志馆托管的文卷取回。抗战胜利后,从震旦图书馆中取出的资料先是归属于上海通志馆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