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云南景东彝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ocVIP

论云南景东彝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云南景东彝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文学院函授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论云南景东彝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姓 名 罗中玲 函 授 站 景东站点 年 级 2011级 学 号 118580429 指导教师 王 燕 职称(学历) 副教授 2013年 12 月 10 日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制 论云南景东彝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罗中玲 ? 摘要 位于滇西南中部的景东彝族自治县有着灿烂辉煌的传统民俗文化。这里的文物遗址、名胜古迹、民族风情等就像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样丰富着景东的历史,并构成一幅内容丰富、绚丽多彩的景东文化。景东彝族婚俗、跳秋歌、唱牛歌和跳菜是景东彝族民俗文化的代表。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民俗文化正遭受着现代化的洗礼与冲击。如何传承与保护景东彝族民俗文化正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个艰难课题。 关键词 景东彝族;民俗文化;传承;保护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①。民俗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民俗文化是古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其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节日文化和信仰文化等。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俗文化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面临如 此严峻形势,加强我国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景东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我们发展文化旅游,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源。为实现景东由民俗文化资源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跨越,我们必须重视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利用。 景东彝族自治县位于滇西南中部,是普洱市的北大门,东与楚雄州的楚雄、南华、双柏三县(市)接壤,南与我市镇沅县毗邻,西隔澜沧江与临沧市临翔区、云县遥江相望,北与大理州南涧、弥渡山水相连。全县总人口37.9万,国土面积453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4.5%。有彝、汉、回和傣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6.3%,彝族占总人口的39.5%,是一个多民族融和的山区农业县②。景东是滇西南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沃土上生息繁衍;秦以前景东均属西南夷地;唐代南诏时期,设“银生节度”;宋代,景东属大理国辖地③。正是这悠久的历史背景下,景东民俗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但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民俗文化正遭受着现代化的洗礼与冲击。为了景东民俗文化不被时代所消融,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 一、景东彝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概述 (一)景东彝族婚俗 景东彝族举行婚礼时男方和女方家婚期各不相同。男方家一般为期三天,女方家一般为期一天半。 景东彝族举行婚礼时男方和女方家都要搭青棚。搭青棚这天晚上,女方家在青棚里跳歌欢庆,并选吉辰在堂屋里举行装箱仪式。装箱,必须要请一个懂规矩、会念祝辞的长辈人来装。祝辞如下:“一装箱,地久天长;二装箱,富贵荣华;三装箱,三元及第;四装箱,四季发财;五装箱,五子登科”④。 男方家要请喇叭匠。在搭青棚这天黄昏喇叭匠到达男方家。进门时吹《开棚调》,示意婚礼由此开始。 男方家正席的清晨到一切准备妥当时,喇叭匠就吹《开饭调》,催促讨亲队伍饭后去接亲。途中,就吹《过山调》等。到新娘家门外,吹大号报信。进家后,喇叭匠吹《开亲调》。认完亲,吹响《隔娘调》上路。女方家在女儿出嫁后,婚礼宣告结束。 婚礼队伍到新郎家门外,要举行退喜神仪式。进家后,要到堂屋里举行拜堂仪式,喇叭匠吹《拜堂调》。拜完堂后喇叭匠吹起《上菜调》,宴席开始。 晚上,男方家在青棚下跳歌,通宵欢庆。 最后一天,男方家在喇叭匠吹奏的《谢相帮调》等乐曲声中,拆除青棚,婚礼结束。 (二)景东彝族的跳秋歌 景东彝族跳秋歌从每年立秋当天开始,为期三天。 据说跳秋歌的兴起,是因彝族祖先对自然现象不能科学认识,认为在立秋那天下地下田,会把庄稼碰“秋”(枯萎),没有收成。所以,立秋这天就在家休息。勤劳聪明又能歌善舞的彝族人民就利用这天时间来举行娱乐活动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