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笔法详解与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碑笔法详解与分析

魏碑笔法详解与分析 康有为对魏碑相当赞赏,称魏碑之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这十美,《张猛龙》至少可以有七点符合的。 所以,初习魏碑,选用《张猛龙》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碑是有利的。本文讲的是张猛龙的用笔。 先从点开始,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 原碑典型点: 它的典型的形象就是三角形。 这一笔的书写如果以唐楷常规的“顿藏”笔法技巧,那么它的运笔路线是这样的情况 运笔方法进行动作分解,它需要四个动作来完成。这样的思路和方法肯定是大有问题的。往往我看到的不少的人就是这样的写法,甚至,一些书都是这样的讲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法写出的笔画死板,无生气。写字成了描字。 那么自然就应该用翻切之法(详见前文:论魏碑的用笔)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下面看实际用笔照片:侧锋切入 顺时针翻锋 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种点的切锋和翻锋训练。 张猛龙的点变化是比较大的,无论怎样变,大体不离这样技巧的左右。其差异只是在切的力度,方峻度,大小等方面。切的柔些则圆笔的味道足,切的狠些则方笔的意味重。轻切则小,重切则大。 有的也不一定是切锋的技巧,如圆笔造型的点,用笔的动作其实非常简单,露锋入笔一抹即可。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点的造型,需要不同的手法去刻画,这里,一方面不要复杂化,越简洁越好;另一方面,还是不能用唐法解碑法。要注意的是,尽管有个别的点画隐隐有些唐楷笔意的意味,但毕竟还不是唐楷。 横 ?原碑中处于重要位置的横的状况 其中具有标准形状的应该是“晋”字的两个横画,尤其是中间的长横。 横实际上是两个点的连接,入笔是正切的点,收笔是反切的点,行笔环节是将两点连接。这样,我们对横的三个用笔环节就非常清晰了,如下图因为横的笔法实际上是点的延伸,所以在这就不照相了。 竖 ? 竖也是点的延伸。切翻之后中锋下行即是竖. 撇 ? 撇仍然是点的延伸,入笔一样切翻,只是中锋向左下运行。 捺 注意,在最后要轻轻切锋钩 ? 应侧锋转中锋,中锋再转侧锋 所有的钩,当属心的最难,下面就介绍心的写法:竖钩的用笔是一样的,前面与竖同,后面也是先切锋,但是要翻锋,然后就出锋。 ? 这一笔应为《张猛龙》最难的一笔了。注意:《张猛龙》是以一种“混合型”的代表性作品。假如我们一味地强化方笔,把其它造型的点画都写成棱角分明的话,就和《始平公造像》一样了,《张猛龙》笔法的丰富性就给弱化了。要注意变化,毕竟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张猛龙是不如始平公的,学习始平公是为了学习方笔的用法和追溯魏碑的起源。(魏碑的起源可以一直追到隶书转楷的时期,如嵩灵庙碑) ?后记:限笔者电脑技术有限,图片一开始用ps处理,后不会,又转为图画工具,多次转后图片像素明显降低,好在本文主要是讲笔法,影响不大,图片仔细看还是可以全部看清的,不好意思了. 关于仿魏晋南北朝纸,请看:/auction/item_detail.jhtml?item_id=d8c8895a0a49fa2fed74026552849fa1x_id=0db1 关于仿宋元明纸,请看:/auction/item_detail.jhtml?item_id=bb88775ffaa74274ffe4d26ff0fdfb30x_id=0db1 论魏碑的用笔 临习北碑必须首先要解决方笔的问题。孙伯翔先生有“习碑必学《始平公》”的说法。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我理解孙先生此语之要义在于,北碑笔法之首,当属方笔之法,方笔不能为也,也就无从谈习碑。《始平公造像》的笔法技巧堪称“方笔之极”,对《始平公》笔法领略了,方笔技巧的难点就解决了。在实践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奏效的。但对方笔的猜解感觉十分困难,当时一开始所用的方法是,以唐楷笔法套用碑法,用的是藏顿之法。此方法可以将笔形刻画得比较准,觉得能将笔画写准的方法就应该是“正法”了。于是,就进入了一个误区。这种方法虽可将笔画写准,但是用笔的动作繁琐复杂,笔致死板,满纸浑黑,了无生气。好在我的周围有好几个甚具实力的同窗、同道和挚友。他们法眼透骨,及时纠正了我这一方法。 ??? 认识到这一点后,又重新对方笔技巧问题进行反复研究。发现康有为有:“圆笔用绞,方笔用翻”的说法。之后,在不断地反复揣摩和体会中,终于发现用“切锋和翻锋”之法最为简洁便利,笔形能准,笔意也足,动作简单,干净利落。“切翻”的用笔技巧关键是用侧锋,于是,我将中锋与侧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