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护用品是确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探索.ppt

安全防护用品是确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探索.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防护用品是确保安全的 “第一道防线” 首先,请大家重温一下兰州石化公司“十大不可违背”安全条款的第一条。未按规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任何人不得进入作业现场。 此条款为什么要放在“十大不可违背”安全条款第一条?就是由于石化企业是易燃、易爆、有毒的高危单位所决定的,下面九条条款都必须以此条款为前题展开工作,离开“按规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兰州石化与生产息息相关的任合工作都不能开展。 罐区门卫班,负责罐区人员车辆的日常查验登记工作,同时肩负着罐区辖区内治安保卫日常巡检工作,由于罐区的特殊性,需要罐区门卫全体人员按规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进入装置巡逻检查治安保卫工作,随着工作的开展,也暴露出了以下一些问题: 1、不戴安全帽进入装置现场。罐区管架纵横,经常有施工人员在现场施工,门卫人员不戴安全帽进入现场巡逻,存在被高空坠物砸伤的风险,下面我们看一个真实的事故案例:1996年11月6日10时,化肥厂造气车间铆工李某等三人在未佩带安全帽的情况下进入现场检修6#炉二号小水封,检修过程中用吊车吊住小水封,当李某在小水封底部紧固法兰时,吊车摆动将固定小水封的一块角铁(50X300)撞落,从三米高度落下击中李某的头部,造成颅脑神经症,中度智力减退。 未带安全帽 2、门卫人员进入罐区未穿长袖工作服。 罐区所储存的物料在发生泄漏事故时,能产生零下100摄氏度的低温,一旦发生泄漏,存在对门卫巡逻人员冻伤的风险。下面我们看一个案例:2008年4月22日凌晨3时30分,某公司浓硝装置硝酸镁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需排放,化工四组班长安排外操人员王某、康某二人进行作业。二人按照班长指示,未按规定穿着防护服到现场作业,在打开法兰过程中管线里的存酸突然从法兰断开处喷出,造成王某(2%)、康某(1%)两人面部、颈部灼伤。 未按规定着装 3、门卫人员未穿防砸鞋。 由于门卫人员要进入罐区巡检治安保卫工作,要进入装置现场,一旦现场有施工、检修,存在对门卫执勤人员双脚砸伤、扎伤的风险。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我自身发生的一起实际案例,1990年我在化肥厂从事夜间巡逻工作,有一天夜间,在抓获盗窃人员的过程中,由于当时大家认识不到防砸鞋的重要性,未给执勤人员配发防砸鞋,致使我的右脚被钉子扎穿受伤。 造成以上事故和门卫巡检人员未按规定着装进入罐区的原因分析: 1、没有养成良好的安全着装习惯。 2、没有按照“十大不可违背”安全条款的规定严 格执行。 3、执勤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4、对岗位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辩识不足。 这些原因主要是大家对“十大不可违背”安全条款重视不足,落实不到位造成的。 1、加强对罐区门卫员工的日常安全教育,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2、必须遵守“十大不可违背”安全条款,正确穿戴安全防护用品,进入罐区现场巡检。 3、加强对门卫人员进入罐区装置巡检时的监督和督促,提高员工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十大不可违背”安全条款,是保护员工生命归纳提炼的行为规则,对有效防止门卫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行为,消除不安全因素树立的“第一道防线”。 谢谢大家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