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法述要供参习
出版说明:这是一册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书法基础读物。作者陆维钊是已故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本书是他三十年代的讲稿,原名《中国书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本书时改名《书法述要》。陆维钊(1899—1980),浙江平湖人,字微昭,晚年自署邵翁。一九二五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文史地部,曾亲炙竺可桢、柳诒徵、王伯沆、吴梅等名师的教诲。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六年在北京清华国学研究院任助教,以后又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任教,从事中国文学研究与教育工作数十年。早年曾攻清词,撰《全清词目》,襄助叶恭绰编纂《全清词钞》;工诗词,擅书画。1960年夏调入浙江美术学院。一九六三年,受院长潘天寿委托,筹建中国画系书法篆刻科,任科主任;是为当时全国唯一的大学书法篆刻专业。一九七九年夏,接受文化部培养书法篆刻研究生任务。旋病逝,卒年八十一岁。陆维钊幼时家贫,有祖父抚养和指授书画,后从绍兴潘锦甫、崇明陆柏军二先生学书。自六朝碑志入手,尤得力于《三阙》《石门颂》《天发神谶》《石门铭》《爨龙颜》诸碑。中年以后,融汇百家,遂成气象。晚年腕力不衰,书学精进,积数十年之学养功力,创一新书体,其结体似篆而运势如草,形呈扁方而波磔似隶,似篆非篆、似隶非隶、亦篆亦隶,人称“陆体”。已故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曾在《陆维钊书法选·前言》中写道:“陆先生那种介乎篆隶之间的新体,他自己叫做隶书。我认为字型固然是扁的,字划结构却遵照许慎旧文而不杜撰。两汉篆法,很多逞意妄作,许慎所讥“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之类,不可究诘。陆先生对此十分讲究,不肯放松。篆书家一直宗法李斯,崇尚长体。前代金石遗文中偶有方体扁体出现,宋元人叫作“蜾扁”,徐铉、吾丘衍等认为“非老笔不能到”。我曾称赞陆先生是当今的蜾扁专家,他笑而不答,我看他是当仁不让的。”并称赞陆维钊的真行草书:“综合披览,使人感到纯乎学人手笔,饶有书卷清气。无论大小幅纸,不随便分行布白,有时“真力弥满”、“吐气如虹”,有时“碧山人来”、“脱巾独步”,得心应手,各有风裁。”凡此均可视为书坛公论。他论书亦时有独见之明。赵孟頫字,有人斥之平稳,讥为流媚,他认为赵字固然有其短处,但用笔精熟、气韵生动、平淡天然是其长处,他人极不易到。学者若能避短就长,得益甚大。自言晚年越觉其好,越想学。又如论米黼书法云:“米海岳书,跌宕多变,超迈拔俗,出入二王法度,后世罕有匹者。人谓米字不可学,学者易入魔障,余则曰:非不可学,学之不易也;入魔障乃学者之病,非米海岳只病也。”遗憾的是,陆维钊晚年的一些精辟见解因无专人记录,难以汇集成册,今后还有待搜录。这次将他的一份讲课提纲作为本书附录,由其学生、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章祖安整理。由于本书成稿较早,与陆维钊晚年的观点相较,难免有差异和不足之处。尽管如此,它却是我们研究这位具有独创精神的著名书画家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本书,不仅可以了解陆维钊早期的主要书学观点,还能得到走向成功之路的启示,因此它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有益参考书。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大师,为广大书法艺术爱好者提供简捷、精辟而又权威的书法艺术读本,浙江古籍出版社早在1985年7月编印出版了本书。为了适应新时代读者的阅读需要,浙江古籍出版社在原版本的基础上,对本书进行重新排版,并由陈墨同志将原书的几乎所有书法艺术图版按原帖进行更换,而且还新增了作者的20幅书法艺术作品,不仅丰富了本书的内容,也使图面更趋美观,增强了可读性。浙江古籍出版社书法概论中国文字,因其各个单体自身之笔划,错综复杂,而单体与单体间之距离配搭,又变化綦多,所以在实用上,务求其妥帖匀整、调和自然,因而就产生了书法的研究。又因所用的工具不是硬性的钢笔,而是软性的毛笔(如狼毫、羊毫、鸡毫、鼠毫等),弹性既富,书写时用力的轻重、用笔的正侧、墨色的浓淡、蘸墨的多少,以及前后相联的气势、左右欹正的姿态,均足以促成种种不同的体式、不同的风格;研媸由是而生,流别由是而著,此由书法在我国之不仅以妥帖、匀整、调和为满足,而在艺术上有特殊之发展也。惟其如此,故中国书法,其结构若无错综俯仰,即无姿态;其笔顺若无先后往复,即无气势;其布局若无行列疏密,即无组织;其运笔若无正侧险易,即无变化;其笔毛若无弹性、轻软,即无肥瘦;其使墨若无浓淡、苦润,即无神采;其形貌若无骨骼血肉,则无生气。循是以推,不一而足。试将此工具易为钢笔,此组合易为字母,欲求其不失美术上之特性,恐不易得。例如西欧、埃及石刻,固也有浑厚如古籀的,东邻日本的假名,固也有飞动如狂草的,然只能偶尔欣赏其一行二行,过此便觉单调乏味。这原因便由于此。书法之美术性既如上述,但其内容意义,则在于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字,故学习书法,首先要求有实用的价值。其次,进而要求可以满足美术的需要。所谓美术的书法,正如我人对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