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doc
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摘 要: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生命教育紧密相连。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有对生命的关注、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对生命价值的提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生命教育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综合性学习中渗透生命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材 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不仅是对生命的关注,而且是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对生命价值的提升”。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与生命教育紧密相连。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能珍惜生命,了解自我,具有健康的身心、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中学语文教材用六册书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1.创设情境,在“读”中感受生命。
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语言,文章的生命意识转化成语言,因此必须通过“读”,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存在及生命的灿烂。朱自清的《春》,语言优美、富有情韵,意境清新。我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听读、范读、跟读、齐读。读着读着,初春的山、水、太阳、草、花、风、雨……在学生心灵中幻化出一派盎然的生机,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学生在美丽的春光中,敞开心扉、展开想象,与生命拥抱,进行对话,在读中升华对生命的认识。
2.合作探究,在“议”中解读生命。
《夸父逐日》是上古神话,夸父有着很强的生命意识,驰骋天地,饮干江河。所以,我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合作,对文章结尾的意思进行生命的探究:在“弃其杖,化为邓林”中究竟表现了怎样的生命精神?学生认为夸父虽然死了,但生命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他希望为后来者提供一点生命的机会,他希望他的梦想能在后来者身上实现,他希望他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学生对夸父生命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他们的生命意识正在慢慢地增强。
3.拓展迁移,在“悟”中咀嚼生命。
鲁迅的《孔乙己》,我们可以从生命伦理角度思考“孔乙己”的生命:“倘若孔乙己活在现代,他的命运会转变吗?”经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得到以下结果:在当时,孔乙己的生命受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严重摧残与毒害,他的生命并未得到当时人们的尊重,人们对他的生命表现出来的是漠视与麻木。假如到了现代,孔乙己的生命会得到尊重和关怀,孔乙己的生命价值将得以实现。因为现代社会有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措施,可以为他提供生活的保障;现代人的思想当中更多对弱者的关爱,对生命的尊重。同样的生命,两个社会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洞察当时社会的人情风貌,思考当今时代的价值取向。在经过对不同时代生命的思考后,学生最终咀嚼出:生命只有在平等的环境中才会被尊重;要善待自己和他人生命。
二、在综合性学习中渗透生命教育
皮亚杰说:“儿童学习最基本的途径是活动。”针对初中生的特点,通过开展有价值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生命内涵的认识,挖掘生命潜能。《感受自然》综合性活动,通过对自然中花鸟鱼虫、山川草木的观察认识,通过对四季景色的独特体验,“理解自然的生命,体悟自然的灵性”。《漫话探险》综合性学习,我开展一场辩论,辩题分别为“推崇探险”和“反对探险”。通过辩论,学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深刻的思考:探险其实是人类认识、探索自然的一种方式,可以培养生存能力和独立精神。《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综合性学习,我组织学生观看战争电影《辛德勒名单》,让学生进一步审视战争,审视生命:生命是应该尊重和珍惜的,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在综合性学习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跳动及生命的升华。
语文是文化的承载,是重要的传播工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丰富语文教学内涵,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教育论纲.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报,2004.9.
[2]刘铁芳.现代教育的生命关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杨定胜,杨定云.论生命教育的场域――基于语文教学的视角.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10.
[5]唐翠华.如何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生命教育.咸丰教育信息网,2011.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