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30510第1单元先秦(一)(101中学李凯).ppt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0510第1单元先秦(一)(101中学李凯)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文化圈 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 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庄子·天下》 先秦的诸子的影响 ①思想解放运动 ②中华文化的基础 三、春秋战国的政治 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的破坏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是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是右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前476-343)年之间 。 ——《日知录·周末风俗》 三、春秋战国的政治 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的破坏 2.战国时期的改革和新制度的确立 (1)诸侯称王 诸国中受封建传统文化束缚愈深者,其改进愈难,故鲁、卫遂至积弱不振。 其受封建传统文化束缚较浅者,其改进较易,故齐、晋相继称霸于春秋,亦不能如鲁、卫之久保其君位之传统,而见篡于大夫;而经君统篡弒以后,更得急速改变其国家之内部组织,自宗法封建国家激转而为新军国。 秦、楚则以受封建传统文化之熏陶更浅,故其国家可以不经内部君统篡易而亦追随改进为新军国焉。 ——钱穆《国史大纲》 楚春秋时即称王:前879;前704 齐威王、魏惠王“徐州相王”:前334年 秦惠文王称王:前325年 韩宣惠王、赵武灵王、燕易王称王:前323年 三、春秋战国的政治 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的破坏 2.战国时期的改革和新制度的确立 (1)诸侯称王 (2)战国的变法运动 楚国吴起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 经 济:土地国有(井田制)→土地私有 政 治:诸侯分封→争霸·兼并·县制 宗法世袭(贵族制)→专职官僚 (官僚制) 社 会:世袭→流动 文 化:贵族→民间(百家争鸣)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制度 经济制度 二年十一月己酉朔朔日,王命垂相戊、内史厦、□□更修为田律:田广一步。袤八则,为畛。亩二畛,一百(陌)道。百亩为顷,一千(阡)道,道广三步。封高四尺,大称其高。捋高尺,下厚二尺。以秋八月修封捋,正疆畔及发千百(阡陌)之大草。 ——1979年四川青川出土秦《为田律》木牍 变化:土地国有(井田制)→土地私有 “王命”系指秦武王二年发布的命令。此文表明秦在商鞍变法之后,曾以法律形式强制施行国家对土地的统一管理,此法律称作“为田律”。 律文谈到由国家统一制定顷亩面积和田间道路的规格,强调每年按时由政府统一维修和整伤农户们使用的份地间的疆界,统一组织刘除田间阡陌上的大草。这些规定,我认为正是国家为了保证农户对土地的平均占有,防止其因土地分配不均造成贫富分化的预防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是无法取得对同一地面的长期而固定的使用权和占有权的。这些举措的精神,恰好是与爰田制的精神相吻合的。 所谓爰田制,实际上也就是不使农民取得对于土地的长期而固定的占有权,从而防止私有土地产生的一种手段。 爰田制的特征,主要有三点: 一是土地由国家统一授给个体农户,并按其肥疥程度决定授于数量的多寡。 二是国家采取定期重新分配土地的办法,使各农户间互相易地耕作,在一段时间内将各个等次的土地轮换耕作一遍。 三是国家同时授给农户少员宅居地,使作为宅边园圃,树之以桑麻,授于之后,即归农户永久使用,不复更易。 ——沈长云:《上古史探研》 随着土地不断地向私有转化,政府已无田可授或不多时,授田就停止了。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诏告天下“使黔首自食田”,允许农民自由地占垦荒地,垦种之后即归私有,从而宣告了授田制的基本结束。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土地赋役政策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夏商西周至井田制的瓦解,其特点是税人与税地的合一(宗族土地所有制); 第二阶段是战国授田制至中唐均田制的瓦解,其特点是以人户为税基占主导(土地国有制); 第三阶段是两税法到清朝的摊丁入亩,其特点是土地为税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