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动机
第五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的含义 动机 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以满足需要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 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爱因斯坦 1879年出生 1889年(10岁)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 1891年(12岁)自学欧式几何,产生狂热的兴趣,又自学高等数学 1892年(13岁)开始读康德的著作 1895年(16岁)自学完微积分 1902年6月(23岁)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 1905年5月(26岁)完成《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 1921年(32岁)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强化动机理论 强化: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出现可能性的力量。 强化物:能起强化作用的所有刺激物。 正强化与负强化 最有效的强化物能一直体现其强化价值吗? 强化物的强化价值受到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决定 情景一:应得400,实得300 情景二:应得200,实得300 情景三:约会所得300 情景四:与考CET4时间冲突的报酬300 哪种情况下300元不是有效的强化物? 诱因的动机价值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某一种诱因具有动机价值。 行为主义的强化动机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了人的自我强化因素,具有比较大的局限性。 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由默里(Murry,1938)提出。 发明主题统觉测验 阿特金森(Atkinson)加以修正 他从成就动机中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SP)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FP)。 SPFP: 成功——提升成就目标 失败——降低成就目标 SPFP: 成功——重复同样行为 失败——加重失败焦虑 动机(M)=预期的成功概率(Ps)×成功的诱因价值(Is) 启示:给学生程序的学习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 三、目标设置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戴西和赖恩 核心思想:动机和目标密切相联,动机一旦被激发出来,人们倾向于采取目标导向行动去完成任务。 目标三个特征:第一,具体的。 第二,近期的。 第三,有一定的挑战性又可以完成的。 学生自选的目标对学习更具促进作用。 四、归因理论 归因: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或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理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确认造成该结果的原因的认知活动。归因就是寻求结果的原因。 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业成败的归因。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Heider)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 第一次考80分以下:“这次考试的题目很难,那天我身体也很不舒服,肚子一直痛,而且老师也没有提前告诉我们要考试,再加上我这几天一直在看课外书,没有十分努力,当时天气还很热,所以我就没考好了,这不怨我啊。” 连续几次考80分以下:“我一直考不好,就是因为老师讲课讲得不好,我都听不进去,而且我们老师很偏爱男生,给他们打分总是高一些,我自己也不喜欢这个科目,很枯燥无聊。” 个体对失败和成功的解释都有三个特征:第一,原因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 第二,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 第三,原因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 归因理论的一个核心假设是:人们都试图维持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 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主要有四种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环境 ) 五、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大池小鱼效应 小池大鱼效应 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1.成功的经验。2.他人的言语说服。3.榜样示范。 六、自我价值理论 两个现象: “知之恐惧” “防卫机制” 七、需要层次理论 《西游记》 八戒喜欢偷懒,沙僧只会和稀泥,白龙马沉默,唐僧经常哭哭啼啼,悟空很玩命……既然目标相同,为什么行为却不同呢? 第二节 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一、为什么学习的动力没有了? (一)“习得无助”现象 [实验1]“习得无助”实验 人和动物都可能在经历多次的失败后,形成无助、无力的心理,这就是心理学中的 “习得无助”现象。 “习得无助”是个体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了无助感,在以后的情境中不仅没能从这种体验和感受中摆脱出来,还将无助感扩散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人为什么会产生“习得无助”呢? (二)如何让孩子树立信心? 1、让学生体验成功 个人已有的成败经验会直接影响个体对自我能力的判断。 成功经验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反复的失败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水果知识培训榴莲.pptx VIP
- 《无人机概论》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公安局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库《综合理论知识》(含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公安工作基本知识).pdf VIP
- EN10346:2015_连续热浸镀钢带产品交货技术条件中文版.pdf VIP
- 山东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pdf VIP
- 卫星遥测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星座状态监控平台.pdf VIP
- 东风螺粉状配合饲料 .pdf VIP
-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课件.pptx VIP
- 2022版三甲评审资料 医院安全保卫管理制度.pdf VIP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方案(技术方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