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斜拉桥有限元模拟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建模过程 3
2.1 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3
2.1.1 主梁截面简化及计算 3
2.1.2 主塔截面简化及计算 4
2.2 拉索初始应变计算及弹模修正值计算 6
三.模型建立 11
3.1 不考虑垂度效应建模 11
3.1.1无初始应变建模 11
3.1.2改变拉索实常数 23
3.1.3成桥状态模态分析 24
3.2 考虑垂度效应建模 26
3.2.1 无初始应变状态建模 26
3.2.2 更改拉索实常数 58
四.总结分析 59
一.工程概况
1. 桥型:三塔四跨分离式双主梁斜拉桥
2. 跨径:两主跨跨径1500m,两边跨分别设置两个过渡墩,跨径408+244=652m
3. 桥宽:60.5m
4. 主梁:分离式双主梁,单根主梁宽23.25m
4. 桥塔:中塔为空间钻石型造型,塔高460m,分叉点距塔顶121m,分叉点距桥面239m,分叉点距塔身连接横梁250m,塔身连接横梁距塔底89m,横梁纵桥向长64m,横桥向长71m,塔底塔柱横桥向间距32m,纵桥向间距40m;边塔为平面钻石型造型,塔高386m,分叉点距塔顶101m,分叉点距桥面204m,分叉点距塔身连接横梁215m,塔身连接横梁距塔底70m,连接横梁横桥向长54.3m,塔底两塔柱横桥向间距40m。
7. 塔底距桥面距离:此处考虑纵坡影响,假设塔底同一水平线上,中塔处桥面距塔底,边塔处桥面距塔底,第一过渡墩处桥面距塔底,第二过渡墩处桥面距塔底。
8. 拉索:边跨有两种索距,分别为12m和16m,652m=8×2(两端距离)+12×13(14根间距为12m的拉索)+16×30(30根间距为16m的拉索),一幅边跨共计44根拉索,编号A0-A43;主跨只有16m一种索距,1500m=8×2(两端距离)+16×43(44根间距为16m的拉索,锚于边塔上,编号J0-J43)+12+16×49(50根间距为16m的拉索,锚于主塔上,编号Z0-1,Z0-2,Z1-Z48)。
9. 梁间横梁:主梁间横梁布置与与拉索布置方式相对应。
10. 约束条件:左桥端第一及第二过渡墩仅给予主梁竖向及横向的平移自由度约束, 右桥端第一及第二过渡墩处仅给予主梁竖向的及横向的平移自由度约束;边塔处刚横梁仅给予主梁横向和竖向约束,中塔处刚横梁给予主梁横向、纵向及竖向约束;索塔底部完全固结,索单元和梁单元给予全铰约束;
10. 材料:1. 主梁:
2. 刚性鱼刺横梁和主塔连接横梁:
3. 斜拉索:
3. 索塔:
11. 目标任务: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斜拉桥全桥模型,分析重力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并对结构进行动力特性分析,比较是否考虑几何非线性(P-△效应及大位移)对结果的影响。建模过程中,主梁及主塔使用BEAM4单元模拟,拉索使用LINK180单元模拟。
12.斜拉桥非线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13.利用ANSYS进行斜拉桥建模步骤
斜拉桥设计,施工过程中,结构分析一般需考虑几何非线性,如:斜拉桥垂度效应,大位移效应以及梁塔的组合效应,
二.建模过程
2.1 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2.1.1 主梁截面简化及计算
主梁采用空间鱼刺双梁模型,使用BEAM4单元建模,所有截面几何特性以及质量集中于两根纵梁上,纵梁取标准断面,建模时节点建于截面形心处;横梁取真实横梁截面,鱼骨梁相对为刚性构件,无质量,只起传递力流的作用,截面可随意指定。
图2.1 主梁标准断面简化图(顶板30mm,底板24mm)
图2.2 横梁标准断面图(顶底板及腹板14mm,加劲肋10mm)
表2.1 纵梁及横梁截面几何特性表格(m)
面积 Ix Iy Cx(+) Cx(-) Cy(+) Cy(-) J 主梁 1.67 6.18 76.11 12.13 11.13 1.60 3.43 9.18 横梁 0.27 0.99 0.51 1.61 1.61 2.51 2.51 0.87 鱼骨梁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2.1.2 主塔截面简化及计算
(1)中塔截面简化
图2.3 中塔锚索段标准断面图(顶底板及腹板14mm,加劲肋10mm)
上述四个截面分别记做ZMSD-1,ZMSD-2,ZMSD-3,ZMSD-4。
图2.4 中塔上塔柱 图2.5 中塔下塔柱(钢混组合截面) 图2.6 中塔横梁截面
上述三个截面分别记做ZSTZ,ZXTZ,ZHL
(2)边塔截面简化
图2.7 边塔锚索段标准断面图(顶底板及腹板14mm,加劲肋10mm)
上述四个截面分别记做BMSD-1,BMSD-2,BMSD-3,BMSD-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扬州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 承包方施工安全管理办法.doc
- 承重脚手架计算书(满堂脚手架).doc
- 投资决策流程.docx
- 护理基础名词解释.doc
- 护理学卫生事业单位招考面试题汇总.docx
- 护理查房100问.doc
-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doc
-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doc
- 控制塑料结晶的方法.doc
- CNAS-CL63-2017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声像资料鉴定领域的应用说明.docx
- 12J7-3 河北《内装修-吊顶》.docx
- 12N2 河北省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燃气(油)供热锅炉房工程.docx
- 内蒙古 12S8 排水工程 DBJ03-22-2014.docx
- 山西省 12S10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 管道支架、吊架.docx
- 16J601-木门窗标准图集.docx
- 12J8 河北省12系列《 楼梯》.docx
- CNAS-GL37 2015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表示指南.docx
- CNAS-RL02-2016 能力验证规则.docx
- 津02SJ601 PVC塑料门窗标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