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四专题 烛之武退秦师2》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VIP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四专题 烛之武退秦师2》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秦晋围郑形势图 * 结 构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亡郑利晋阙秦 存郑利秦 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 三点理由 * 烛之武高超的论辩艺术体现哪些地方? (1)提出问题,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2)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3)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4)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知所知也) (5)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 烛之武人物形象分析 在国家危难面前,他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他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明机智。在他身上体现的是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 * 佚之狐人物形象分析 慧眼识英雄的伯乐。“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 郑文公人物形象分析 勇于自责者。当郑国所处危险境地,需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却流露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满腹委屈与牢骚。面对此,郑伯先是“是寡人之过也”以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抑,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这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赴敌营。 * 重 点 字 词 辞 (1)口供:“听其狱讼,察其辞。” (《周礼》) (2)言词、词语;告诉、讲话:“请辞于军”(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3)推辞,不接受:不辞辛苦 (4)告别:“停数日,辞去。” (《桃花源记》) (5)文体的一种:《归去来兮辞》 * 重 点 字 词 之 (1) 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2)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 (4)烛之烛(介于姓、名之间的助词) (5)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重 点 字 词 既 (1) 尽、完了:“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孙樵《书褒城驿站》) (2)副词,已经:“郑既知亡矣” (3)副词,既然:“既自以心为形役” (4)副词,不久,常“既而”连用 (5)既……又……,既……且: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并存:“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重 点 字 词 若 (1)像、如、好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你、你的:“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 (3)指示代词,此、这个:“以若所为,求若所欲”,“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孟子·梁惠王上》) (4)连词,假如、如果:天若有情天亦老 (5)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或”:“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汉书·食货志》) (6)至、至于:“病未若死”(《国语·晋语五》) (7)怎样、奈:“寇深矣,若之何?”(《左传》) 若夫:句首语气词,用以引起下文,“至于说到……” 不若:不如、比不上:“相濡以沫,相掬以湿,不若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 重 点 字 词 微 (1)隐蔽、隐藏:“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左传》) 【引申】不显露的:微服私访 (2)深奥、微妙:微言大义 (3)微小、轻微 (4)稍微 (5)旧时指地位低下、卑贱:“大王起微细”(《史记·高祖本纪》) (6)衰微、衰败:“周室卑微,诸侯相并”(《史记·李斯列传》) (7)如果不、如果没有;没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谁与归” * 重 点 字 词 与 yǔ(1)给予、授予:“与之璧,使行”(《左传》) (2)结交、亲附:“失其所与,不知” (3)和、跟、同:“颇与中国同俗”《汉书》 (4)对付:“庞煖xuān易与耳”《史记》 yù(1)参加:“蹇jiǎn叔之子与军”《左传》 (2)赞许、帮助:“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汉书》 yú句末语气词,相当于“欤” * 重点字词 封 (1)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2)肆其封(疆界,名词) * 重 点 字 词 其 (1)君知其难也(他的,代词) (2)吾其还也(表希望的语气副词) (3)以其无礼(郑国,代词) * 重 点 字 词 以 (1)敢以烦执事(拿,介词) (2)以乱易整(用,介词) (3)以其无礼(因为,介词) * 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同“矣”) 共其乏困(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失其所与,不知(智) 何厌之有(餍) * 古今异义(古/今) “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 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以烦“执事”(对对方的尊称,婉指秦穆公/掌管事物的人) 亦“去”之(离开/距离) 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 词类活用—名词→动词 越国以鄙远(意动,把……作为边邑) 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la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