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作-斗拱精简版《中国建筑史》.pptVIP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木作-斗拱精简版《中国建筑史》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5 5 紫禁城乾清宫南立面 三、 枋 额枋: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宋称阑额, 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称为阑额,下面的 称为由额) 平板枋:平置于阑额之上,用于承托斗栱的构件; (宋称普拍枋) 雀替: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 梁枋的净跨距离;(宋称绰幕枋) 四、斗栱 (一)作用: 1)结构作用:挑出以承重,把屋面大面积的 荷载传递给柱; 2)装饰作用:是屋顶与屋身立面的过渡,使 檐下生动; 3)等级制度的象征; 4)建筑尺度的衡量标准 — 斗口; 一、斗拱概念 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也作枓拱、枓栱。 斗拱 斗拱 斗 拱 斗拱 清式五踩单 翘单昂斗栱 (二)类型: 名 称 (清) (宋) 柱头斗栱 柱头科 柱头辅作 柱间斗栱 平身科 柱间辅作 转角斗栱 角 科 角 辅作 二、斗拱构造 (三)斗栱组成: 斗:双向开口的构件 栱:置于坐斗口内的横短木 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 斗栱 升:单向开口的斗 单杪四铺作 单杪单昂五铺作 单抄双下昂六铺作里转五铺作 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六铺作 独乐寺上层柱头(双抄双下昂七铺作) 佛光寺转角铺作(双抄三下昂八铺作) 清式五踩单 翘单昂斗栱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斗栱做法示意图 第一节、台基、踏步、栏杆 一、台基 台基 普通台基 须弥座 台基基 本构成 垂带石: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 象眼石: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 砚窝石:埋在台阶地下,用以抵抗阶之力; 象眼石 砚窝石 垂带石 (一)普通台基构成 砖砌台明:台帮部分用细砖,镶边包角用石活或仍用砖作 ——属低等次台基 满装石座:整个台明包括台帮全用石活 ——属中等次台基 (二)普通台基做法 台明的长宽尺寸遵循 “下檐出”小于“上 檐出”的规定,留出 必要的“回水”。 宋式 勾阑 宋式勾阑 清式勾阑 宋式须弥座 清式须弥座        宋式        清式 层次构成  分层多,9~12层    分层少,6层 体量权衡  主次分明      无明显主体        个别线脚不合理   线脚形式推敲合理 格调韵味  秀挺、精细、洒脱  敦实、粗壮、庄重 清式勾阑 清式须弥座的比例推敲 须弥座的六层高度分成三组,保持了中心部位的束腰和基座的圭角略高,上下枭上下对等,上下枋上下对等而略微突出上枋; 沈阳清昭陵隆恩殿须弥座 须弥座的雕饰分布 全部光素的 只在束腰雕饰 在束腰和上枋雕饰 全部雕饰 抱鼓石的作用: a.顶住栏杆,保持其持久稳定; b.美化栏杆尽端造型; 抱鼓石 的做法 二、踏道 踏道 阶梯形踏步 坡道 故宫 辇道 辇道(御路)则倾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左磩右平”则左斜平坡道,右为阶级形踏跺; 《木经》载:阶级有峻、平、慢三等,宫中则以御辇为法;凡自下而登,前竿垂尽臂,后竿展尽臂为峻道;前竿垂手,后竿平肩,为平道;前竿平肘,后竿平肩,为慢道。 三、栏杆(勾阑) 清式勾阑 栏杆抱鼓石 构成和式样 第二节、大木作 一、 基本概念 1)大木作: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 由柱、梁、枋、檩等组成; 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 的重要决定因素; 2)开间[面阔]:我国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 间的水平距离; 3)通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 4)步:屋架上檩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 5)通进深: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 的总和; 6)柱网形式:金厢斗底槽、单槽、双槽、分心 槽、满堂柱; 金厢斗底槽:平面柱网由内、外两圈柱组成; 单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区; 双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区; 分心槽:用中柱将平面等分; 副阶周匝:在建筑主体以外另加一圈回廊的平 面做法; 双槽 金厢斗底槽 分心槽 单槽 满堂柱 副阶周匝 ■宋、清大木作

文档评论(0)

xuchangb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