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公元1979年发掘此寺遗址时得知,围墙东西各长260米,南北各长306米,厚3.3米,为夯土墙; 南门基址东西宽44米,南北长19米,是面阔七间的门楼;塔在寺中部稍偏南处,下有方38.2米、高2.2米的夯土台基,四周加石栏杆; 台基中心为塔,从柱础仍可辨别出它的底层面阔九间,内部逐间立柱,为满堂柱网,最中心一间每柱由四个柱础聚合而成; 塔外檐槛墙为红色,中心方五间部分用土坯砌筑成实体塔心,东、南、西三面各开五个佛龛,北面素平,是装楼梯之处; 从柱网布置和塔心土坯砌体看,此塔虽属木构架,却要藉助土坯砌塔心来保持稳定,表现出木构架尚不成熟的特点。 佛寺中国化也和信徒为积功德大量舍宅为寺有关。 这种寺受原有住宅布局的限制,大多不能很规范。有的第宅小,无地建塔,只能以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 有些有宅园的住宅,舍为寺后,寺中也出现了园林,这就大大促进了寺庙中国化的进程。很多舍出之寺在都城或大城市中,也为佛教在都城及大城市中日渐广布创造了条件。 南朝佛寺宫殿化的典型例子,是公元471年宋明帝所建的湘宫寺和公元507年梁武帝所建的光宅寺,两寺都是以他们为帝以前的旧宅改建的。 南北朝后期佛寺 到南北朝后期,北魏和梁崇佛达到极点。北魏末年仅洛阳一地即有寺1361所,全国有寺13727所。梁都建康有寺近500所,全国有寺2846所。 寺的发展过程是:先把外来形式的天竺堵波变为中国楼阁式塔,再由寺庙以塔为中心变为中轴线上前塔后殿,最后变到以殿为主采取中国宫殿的布局,这个过程大约到北朝末和隋初完成。 甘肃敦煌莫高窟东魏壁画中众多的佛教建筑形象 甘肃敦煌莫高窟北魏壁画《九色鹿本生故事》中的佛教建筑 这个时期所建的佛寺后来已全部毁灭,只保存下一座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建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一层塔身之下为基座,上为密叠的十五层塔檐,最上收顶,上建覆莲座及石雕塔刹。全塔实际是一用砖砌的空筒,向外叠涩挑出十五层檐,上用叠涩砌法封顶。 塔身砌砖包括壁柱、塔形龛、叠涩屋檐等都使用泥浆,不加白灰等胶结材。各层塔檐叠涩和素平的基座都用一顺一丁砌成,转角交搭处两面都用顺砖。 塔门为二券二伏的正圆券,小塔门用一券一伏,虽没有后世砌法成熟而规范化,都也能基本保持砌体之整体性,故能屹立一千四百余年而不毁。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十五层密檐砖塔,用泥浆砌成,底层十二面,每面砌出角柱和塔形佛龛,尚有天竺风格残余,高39.5米,内部上下贯通,加木楼板。塔外观一层四角砌出壁柱,南面开门,东西面开窗,余八面砌出塔形龛。 上层每层各面砌出一门二窗,则是中国传统形式,塔身外轮廓作炮弹形,体型秀美。 建筑结构 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实物,除个别砖石佛塔外,全都不存,目前只能依据北朝石窟壁画、雕刻中所表现的建筑形象,结合文献记录并参考受南北朝末期影响的日本飞鸟时代建筑推知其概况。 综合北朝石窟中的建筑形象,可以看到,北魏在建都平城的中后期(460~493年)建筑,除了山墙、后墙承重的土木混合结构外,还出现了屋身土墙承重,外廊全用木构架的做法。这在云冈石窟中有很清楚的表现。 迁都洛阳后,北魏受中原和江南影响,摆脱北方地区特色,建筑水平有所提高,进一步向全木构架发展。从龙门北魏石窟中所雕建筑形象可知,这时木构架的形式已发生变化,由一行柱列上托长数间的阑额改为每间一阑额,插入两边柱顶的侧面,同时起拉结和支撑作用,增强了柱网的抗倾斜能力。 这时在柱网上又出现由柱头枋、斗拱交搭组合成的水平铺作层,加强了构架的整体稳定性。 经此改进,一般中小型建筑可以用全木构建造了。但是,特别大型的建筑,仍是土木混合结构,最突出的例证是公元516年所建洛阳永宁寺塔,塔为九层方塔,面阔九间,中心五间见方全用土坯填充,以保持稳定。 汉魏洛阳城城墙遗址 北魏洛阳城出土的兽面砖、钉瓦和瓦当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127窟西魏壁画中的城图 建康 东晋定都建业,改称建康。按魏晋洛阳模式改造建康。 把宫城东移,南对吴时的御街,又把御街南延,跨过秦淮河上的朱雀航浮桥,直抵南面祭天的南郊,形成正对宫城正门、正殿的全城南北轴线。 御街左右建官署,南端临秦淮河左右分建太庙、太社。经此改建,建康城内形成宫室在北,宫前有南北主街、左右建官署、外侧建居里的格局,城门也增为十二个,并沿用洛阳旧名,基本上符合洛阳模式。 建康南迁人口甚多,加上本地土族,遂不得不在城东沿青溪外侧开辟新的居住区。 建康有长江和诸水网航运之便,舟船经秦淮河可以东西两方面抵达建康诸市,沿河及水网遂出现一些聚落。 为保卫建康,在其四周又建了若干小城镇军垒;为安置南迁士民,又建了一些侨寄郡县。 史载在梁朝全盛期,建康已发展为人兴物阜的大城市,它西起石头城,东至倪塘,北过紫金山,南至雨花台,东西南北各四十里的巨大区域,人口约二百万。建康未建外郭,只以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中课程标准培训《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继承、创新与发展》.ppt VIP
- N2010色谱工作站说明书.doc VIP
- 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中课程标准培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ppt VIP
- 涂塑钢管焊接施组方案.pptx VIP
- TCECS1179-2022 预铺防水卷材应用技术规程.pdf VIP
-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与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5届高考数学复习 解析几何 备考策略课件.pptx
- 仪表实操题集.doc VIP
- 2023年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题库.pdf VIP
- 【总结】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总结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