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地理第五讲
《旅游地理学》第一章 * 《文化地理》第五讲 第四章 语言、文学和艺术的区域差异 * 第四章 语言、文学和艺术的区域差异 一、语言的区域性和区域差异 二、南北文风的主要差异 三、色彩观 四、国画的意境美和画风的南北差异 * 一、语言的区域性和区域差异 南繁北齐——汉语方言区分布特征 口彩与口忌——数字背后的文化 北京语音——汉语普通话的标准音 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域分布 * 1.1 方言的南繁北齐 汉语有7个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闽方言区;粤方言区;客家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 整个东北、华北、西北三北地区,大西南,以及华东和华中长江以北,都属北方方言区。人口占全国68.9%,占讲汉语人口72.2%。 * 1.1 方言的南繁北齐 汉方言南繁北齐,有深远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北方方言区内自然灾害和战乱较多,历史上人口流动的频率较高、规模较大。人口流动使语言的同一性逐步增加。 北方是政治中心所在地,也加速了语言的统一。北方方言历史上称官话。 东南一带战事和自然灾害较少,加上丘陵起伏、地形破碎,人们缺少交流,长久积累下来方言不通。 近代出现南腔北调。 * 1.2 数字文化的口彩与口忌 与吉利字相同的音——口彩;与凶煞字相同的音——口忌; 数字方面的表现:8和9很受欢迎;同发和久。9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是奇数。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奇数是阳。天有9重,地有9州,官分9品,皇帝为九五之尊。 * 1.2 数字文化的口彩与口忌 竹——有节,象征人的气节,竹心空,象征虚怀若谷;古人称为君子竹。 钟——同终,送礼忌讳; 13——基督文化区讨厌,因为出卖耶稣的犹大是第13个弟子。许多门牌、房号,遇13直接略过。 上海人骂人愚笨说13点。 龙——中国是帝王的象征,在基督文化中是大蛇和魔鬼; 鹤——中国是长寿和高雅的象征,西方人认为是丑陋的鸟; 狼——中国人认为凶残、丑恶,西方人认为狼有团结精神。 * 1.3 北京语音——汉语普通话的标准音 北京是一座经历多次大规模移民的城市。辽、金、元、明、清都在北京建都。每一次朝代更替,都经历原居民的四方逃离,新居民的大批涌入,带来语言的融合。 1644年,满族大举进关,北京出现汉语和满语并存的双语环境。经过近百年的融合,汉语与满语渐渐融为一体,出现满式汉语——北京话。 经过历史的洗练,北京话音清脆,词汇生动、鲜活,具有极强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局面,提高行政效率,明、清两朝努力推广北京话,称官话。 * 1.4 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域分布 * 二、南北文风的主要差异 大地是文艺的舞台 南骚北风 * 2.1 大地是文艺的舞台 文人借山水澄怀观道,探索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借山水洗涤世俗的尘垢,消解胸中的块垒;从山水中得到哲理的启示,激发起进取的意气。 * 2.2 南骚北风 * 2.2 南骚北风 * 2.2 南骚北风 * 三、色彩观 尚黄 尚红 少数民族色彩观 * 3.1 尚黄 汉民族爱热闹。“卖钱不卖钱,摊子要扯圆”,吃饭爱去人多嘈杂的餐馆;反映在色彩观上,就爱暖色。 暖色中,首尊黄色,华夏文明始于黄河流域; 黄金万两;黄道吉日;黄金时代; 在董仲舒建议下,汉太初元年,朝廷规定“衣尚黄”,开始确立黄色的权威。从隋朝起,黄色称为帝王垄断的颜色。 “黄袍加身”的典故 陕北旅游——黄帝陵,黄河,黄土地的民俗文化。 * 3.2 尚红 红色是最刺激的颜色。在汉民族心目中,红是祖国的象征,喜庆的象征,重用的象征;美丽的象征; 炎帝是华夏先帝之一,又叫赤帝,以火得名;中国百姓叫赤子;朱门形容望门贵族;唐朝贵族都穿红色和紫色的官服;清朝帽子顶戴颜色区别官级,一品为亮红,二品用暗红;现在的红头文件和公章。 我国民俗红与喜等号;大红喜字、红包、开门红、红光满面;婚礼用的红烛绘上龙凤,叫花烛;有些地方结婚公婆被抹红脸; 戏剧脸谱红色代表忠义,如关羽;红妆表示女子的盛装;“红”是我国女性取名频率最高的字。 * 3.3 少数民族色彩观 回族、朝鲜族、纳西族、白族、景颇族、哈尼族崇尚白色; 蒙古族既尚白,又尚黄,不喜欢黑色和灰色; 彝族和苗族尚黑; 满族尚黑,尚白也尚黄; * * * 四、国画的意境美和画风的南北差异 国画的意境美 南北画风的主要差异 * 4.1 国画的意境美 中国传统绘画又称国画,是中华哲理观和中华审美观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世界绘画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境是我国美学的基本概念,是景和情的融合,通过景表达情;一般讲究画要引起人们的遐想,要有深刻的意境; * 4.2 南北画风的主要差异 南京董源和巨然是南派代表,画风清新典雅,飘逸潇洒,淡墨清岚。南派创始的浓密墨点法,最能描绘江南林木浓密、郁郁葱葱的景色。 * 4.2 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