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制氢装置重大危险源辨识供参习
制氢装置重大危险源辨识
作者:徐伟 摘要:简要介绍了我国现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并结合制氢装置实际,经过对储罐区的干气球罐和氢气球罐、生产区的液态烃储罐和石脑油储槽的储存量进行核算,并按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对企业前期开展的重大危险源普查结论进行了修改,提出辨识结论及监控建议。 1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在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给人类的正常生产带来了危险。例如,1974年英国弗利克斯巴勒发生的严重爆炸事故,1984年印度博帕尔发生的毒气泄漏事故。尽管事故起因和后果不尽相同,但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了大量的易燃、易爆或有毒的危险物质是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共同特点。据统计,2001~2004年,我国工矿企业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事故580起左右,死亡约2500人,其中50%以上是火灾、爆炸、中毒(含窒息)事故,平均每年发生一起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60余起,死亡1300余人,其中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占70%。在这些重特大事故中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事故约占1/4。 1974年6月,英国弗利克斯巴勒发生重爆炸事故后,英国安全与卫生委员会设立了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ACMH)。1982年6月,欧共体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EEC Directive82/501,简称《塞韦索法令》)。1988年,国际劳工组织编写了《重大事故控制实用手册》。1993年6月,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该法令列出了180种(类)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1996年,国家原劳动部组织实施了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试点中就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提出了初步的意见。2000年我国正式制订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2 现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对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目前该标准中仅列出了4大类、共142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 3 巴陵石化制氢装置简介 巴陵石化环己酮事业部制氢装置是利用烯烃厂催化裂化干气为原料,通过干气压缩、脱硫、转化变换、变压吸附脱碳、甲烷化生产出合格的氢、氮气。 在干气不足的情况下,本装置用石脑油、液态烃作为补充原料。装置设计能力为年产氢氮气3200t,主要岗位设计有:压缩岗位、脱硫岗位、转化岗位、变压吸附岗位等,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干气、液态烃、石脑油、氢气、硫化氢、氮气、二氧化碳、高温液体、一乙醇胺、噪音等危险有害因素。装置共有各类静、动设备111台,其中包括石脑油储槽、丙烷储槽、干气球罐、氢气球罐、氮气球罐,装置各主要设备设施分布见图1: 图1 制氢装置平面布置简图 3.1 主要物料的性质 3.1.1 原料气(干气) 总碳为70%~80%,总烯25%,密度为0.8~1.0kg/Nm3,组份见表1。干气是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混合物,一般干气中毒均有头痛、呕吐、昏迷的现象,中毒后有损伤神经系统的可能,大量吸入可使人窒息死亡。 防护措施:保证作业处空气新鲜畅通,严格控制泄漏小干1.0%,一旦发生泄漏,需用空气呼吸器防护,才能允许作业。 表1 干气组分 见表 3.1.2 石脑油 制氢装置辅助原料,平均分子量约为115。爆炸极限1.2%~60%,密度(20℃)726kg/m3,易燃,有毒,中毒对神经中枢系统有损伤,应加强通风,防止挥发,减少对呼吸道和眼的刺激。发生中毒后立即离开现场,对症治疗。 该装置有石脑油储槽3个,容积分别为25m3、50 m3、25 m3,有效储存量为80 m3。 3.1.3 液态氢 该装置生产原料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组成。闪点:-74℃。自燃点:426~537℃,装置区空气中允许最高浓度为1000mg/m3。燃烧时产生大量的 CO、CO2,应加强通风,防止CO中毒。该装置有效储存量为24m3。 3.1.4 硫化氢 干气中硫化氢经脱硫化排放燃烧。当浓度超过10mg/m3时,随浓度升高,气味反而减弱,对中枢神经最为敏感,对眼有刺激作用,相对密度:1.189(气体),分子量:34,熔点:-83.3℃,沸点:-60.2℃。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可用过滤式防毒面具和空气呼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