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液生理
血液生理2 主 讲:孙红宇 E-mail: ws-js@163.com 南方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 红细胞的生成 1、生成部位: 红骨髓 主要位于:脊椎骨、肋骨、胸骨、骨盆、四肢近端骨骼 2、生成原料: 铁: 需求量:20-30mg 来源: 外源:5%;内源:95% Fe2+→Fe3++铁蛋白→铁黄素颗粒(巨噬细胞)→Fe2++转铁蛋白→幼红细胞 临床:铁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icrocytic hypochromic anemia) 蛋白质:DNA对于细胞分裂和Hb合成有密切关系,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 ●VB12: 回肠 储存于肝脏 内因子 + VB12 → 门脉 转钴蛋白Ⅱ→造血组织 临床: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时→B12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4年后) ●叶酸:活化过程需VB12 过程:蝶酰单谷氨酸→经肠粘膜入血→四氢叶酸→多谷氨酸→参加DNA合成 临床: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7个月内)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3.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干 细 胞 ↓ 早期红系祖细胞 (BFU-E) 爆式促进因子BPA↓ 晚期红系祖细胞 (CFU-E) ↓ 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 ↓ 网幼红细胞 ↓ 成熟红细胞 骨 髓 缺氧、RBC↓或Hb↓ ↓低氧诱导因子-1(HIF-1) 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 肝细胞(次) ↓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促 进 雄激素 T3 生长素 抑 制 雌激素 红细胞的破坏 寿命:120天,每天更新1% 老化表现: 代谢机能减退 抗氧化能力降低 膜的结构改变 破坏途径: 血管外途径-肝、脾等巨噬细胞吞噬 占90% 消化血红蛋白→氨基酸+铁+胆红素 血管内途径-末梢循环 占10% 血红蛋白+触珠蛋白→肝脏→血红素→铁+胆红素 大量血管内途径破坏→血红蛋白尿 白细胞 数量:4.0-10.0×109/L 分类: 按形态、功能和来源分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单核细胞monocyte 淋巴细胞lymphocyte 功能 变形运动ameboid movement:白细胞借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 血细胞渗出diapedesis:白细胞穿过血管壁的过程 趋化性chemotaxis :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 趋化物质:细胞降解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菌、细菌毒素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包围异物并吞入细胞内 中性粒细胞:50%-70% 存在方式: 循环池与边缘池动态平衡 骨髓储备成熟细胞约为外周15-20倍 血管内停留6-8h后进入组织 参与非特异性细胞免疫 首先到达感染部位的细胞 变形→趋化→吞噬 解体后释放溶酶体酶,溶解组织形成浓液 单核细胞:3%-8% 历程:2-3天后在组织和肝、脾等处转变为巨噬细胞macrophage,形成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ogocyte system, MPS 功能: 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吞噬和杀伤病原体及衰老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或其他炎性介质(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特异性免疫:加工处理提呈抗原(组织中转化为树突状细胞,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0%-1% 胞内有嗜碱性颗粒,参与过敏反应 ●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组胺:引起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 0.5%-5%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a.抑制其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 b.吞噬其所排颗粒 c.释放组胺酶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淋巴细胞lymphocyte: 20%-40% 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 T (70-80%):细胞免疫 B (15%) :体液免疫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NK):天然免疫 IL-1、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生成、释放) -集落刺激因子(CSF) ↑ 乳铁蛋白 抑制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直接抑制或抑制CSF释放) 白细胞生成的调节 干 细 胞 ↓ 白系祖细胞 ↓ 定向白系祖细胞 ↓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 成熟白细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