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纲第五章野生动物资源课件1.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兽纲第五章野生动物资源课件1

二、(中国生物总站) 原兽亚纲: 单孔目 兽亚纲 后兽下纲: 有袋目 真兽下纲   食虫目 跳鼩目 攀兽目 皮翼目 翼手目 灵长目 贫齿目 鳞甲目 兔型目 啮齿目 食肉目 鲸目 海牛目 蹄兔目 长鼻目 管齿目 奇蹄目 偶蹄目 5.1 针鼹 原兽亚纲 单孔目(仅有两种),现存种 类仅产于澳洲及其附近某些岛屿上 。 现存哺乳类中最原始类群,具接 近爬行类原始持征: 卵生, 不具乳头 , 有泄殖腔 , 雄兽尚不具高等哺乳类那样的交配器官(阴茎) , 成体无齿,代以角质鞘 , 体温调节能力弱 . 主要特征 繁殖与育儿  临时育儿袋,毛孔分泌乳汁。 夜行性 穴居 防御方式 针刺十分锐利,且长有倒钩。一旦遇到敌害,针鼹就 会背对敌人,它的针刺能脱离针鼹的身体,刺入来犯 者的体内。一段时间以后,脱落处又会长出新针刺。   5.2 鸭嘴兽 主要特征  半水栖,足上有蹼,而且有爪,既利于游泳又利于挖洞。 外形奇特 繁殖与育儿 每产产2卵,有时3卵。孵出幼兽发育 很不完全,鸭嘴兽既无育儿袋也无乳 头,成束乳腺直接开口于腹部乳区 。 防御 在雄性鸭嘴兽后腿上还有一枚弯曲的毒 距,和蝰蛇毒牙很相似带有致命毒液。 5.3 袋鼠 后兽亚纲为较低等的哺乳动物类群,主要分布于澳洲及南美洲草原地带。主要特征为: 胎生 。 幼仔发育不良,需继续在雌兽腹部的育儿袋中长期发育,又称有袋类。 泄殖腔已趋于退化。 具有乳腺,乳头位于育儿袋内。 后兽亚纲的体温更接近于高等哺乳类(33℃~35℃) 。 主要特征 群居 不会行走 夜行性 繁殖与育儿  保育袋 ;每年生殖一至二次;可同时拥有一在袋外的小袋鼠,一在袋内的小袋鼠和一待产的小袋鼠。 5.4 蜂猴 分类地位:灵长目,懒猴科 濒危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分布:云南和广西南部热带雨林及亚热带季雨林中 。 倭蜂猴 5.5 金丝猴 分类地位:灵长目,猴科 。 濒危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种类: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 金丝猴,我国特有种类,与大熊 猫齐名,同属“国宝“级动物,毛 色艳丽,形态独特,动作优雅, 性情温和,深受人们的喜爱。目 前,除我国外,法国、英国等极 少数国家的博物馆中收藏有若干 标本。golden-monkey-23.mp4 snub-norsed-27.mp4 /show/Lji4X-KUKOYXhLz9.html 川金丝猴 分布 中国四川、甘肃、陕西及湖北神农架山区。栖息在海拔2000—3000米之间针阔混交林带,群居。 黔金丝猴 黔金丝猴分布于贵州梵净山区,其数量十分稀少,目前国内外动物园均未饲养展出过,所以绝大多数人不能见到。其身上没有“金色”,体毛主要是灰褐色,身上有许多白斑,当地人又称之为“花猴”;因尾巴又黑又细,象牛尾巴,所以又称“牛尾猴”。是金丝猴中最珍贵的一种。栖息在贵州梵净山海拔1700米以上的阔叶林中 。 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产于云南西部,体背、体侧、四肢外侧、足和尾呈黑色,因此又叫“黑金丝猴”或“黑仰鼻猴”。其幼猴全身为白色,随年龄增长才能逐渐变成父母的体色。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针叶林带,是猴类中栖息地海拔最高的种类。 5.6 黑叶猴 分类地位:属于猴科 ,叶猴属 濒危等级:CITES濒危等级:附录II  IUCN濒危等级:VU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一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 分布:广西 四川 贵州 主要特征及保护现状 外形奇特  体形纤瘦,四肢细长。  头小尾巴长,体长50~60厘米,尾长79~86厘米。  头顶有黑色直立的毛冠;两颊至耳基部有白毛。  小黑叶猴,全身乳黄色,头部则为金黄色,尾为黑色,30天左右全身变黑,但头部还是金黄色。 群居  生活于热带、亚热带丛林中,树栖,喜群居,每群有一首领带领猴群活动。 跳跃能力强  1次可越出10多米。 最早于1889年发现于中国广西。在越南和广西地区,黑叶猴数量较少,且分散,在广西的黑叶猴就分布在9个隔离地域内。 目前,全世界野生黑叶猴仅存2000多只。 1973年,广西梧州市开始人工饲养繁殖黑叶猴,目前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黑叶猴人工饲养繁殖基地和人工繁殖的黑叶猴种群。 近年来,梧州黑叶猴人工繁殖中心繁殖的黑叶猴种群呈现老化趋势,老龄黑叶猴已占总数的73.7%。此外,该中心的雄性黑叶猴与雌性黑叶猴数量比例为1.5︰1,猴群遭遇性别失衡。 贵州省黑叶猴总量已经达到1000多只,成为全世界黑叶猴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5.7 穿山甲 分类地位:穿山甲科,穿山甲属 濒危等级:CITES濒危等级:附录II  IUCN濒危等级:LR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 分布:如右图 主要特征和保护现状 善于掘洞  掘洞时前肢挖土,后肢刨土,不

文档评论(0)

tmd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