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劳力性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9例临床分析.doc
劳力性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9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劳力性热射病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预后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29例劳力性热射病致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14例,好转组15例。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比较。 结果 ①热射病并发MODS患者中,脑和肺最常被累及,分别为100.0%和96.6%。②24 h内死亡原因主要为顽固性休克,24 h后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治愈11例,4例遗有意识障碍,生活不能自理。③死亡组患者起病后来诊时间为1.0~3.5 h,平均(2.50±0.68)h,好转组起病后来诊时间为0.5~3.0 h,平均(1.65±0.60)h,好转组明显短于死亡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01);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死亡组为24~37分,平均(28.9±4.1)分,好转组为20~31分,平均(24.7±3.2)分,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05)。④死亡组患者深昏迷、并发休克的比例[71.4%(10/14)、100.0%(14/14)]明显高于好转组[13.3%(2/15)、6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劳力性热射病致MODS者病死率高,及早识别、及时救治非常重要。
[关键词] 热射病;多脏器功能障碍;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7(a)-0059-04
热射病(heat stroke)是引起死亡的主要中暑类型,具有发病急骤、病残率和病死率高等特点。该疾病可分为经典型热射病(classical heat stroke)和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前者主要发生于年老或伴有基础疾病者;后者主要发生于中青年,特指在高温和(或)高湿条件下大量运动造成的重症中暑。热射病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机体遭受热损伤打击及持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导致热射病并发MODS的根本原因[1]。热射病的病死率很高,即便得到及时治疗,病死率亦高达60%左右[2-3]。为了更好地总结与防治,本文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29例确诊劳力性热射病致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有患者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诊断,均符合重度中暑,且均合并MODS。MODS累及器官情况均以1995年庐山全国危重病学术会议通过的MODS诊断标准[4]确诊。29例患者中男23例,女6例,年龄30~56岁,平均(33.0±10.2)岁。所有患者平素均体健,无基础疾病史。29例中11例有室外暴晒史,18例有高温环境作业史。29例患者中死亡14例(48.3%,死亡组),好转15例(51.7%,好转组),死亡时间在入院后5~85 h,平均(29.0±29.7)h,其中10例在入院24 h内死亡,占71.4%。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在急诊抢救室诊治,病情相对稳定后收住重症监护室,采用综合的集束化治疗方案,具体如下:
1.2.1 早期快速降温 冰毯、冰帽、大动脉处冷敷,结合4℃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滴入,严重者予以人工冬眠(氯丙嗪及异丙嗪各50 mg静脉滴注),均在3 h内将直肠温度降至38.5℃以下。
1.2.2 早期快速扩容 重症中暑的失水相对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失水对器官的损伤更危急,应高度重视早期液体复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
1.2.3 机械通气 28例呼吸衰竭患者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防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使氧合指数大于300 mm Hg(1 mm Hg=0.133 kPa)。
1.2.4 纠正凝血功能紊乱 早期低分子肝素针抗凝,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本研究中19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血小板均进行性下降,予以输血浆、血小板悬液或冷沉淀。
1.2.5 其他治疗 在保证脑灌注前提下降颅压,予20%甘露醇和(或)甘油果糖脱水;醒脑静促醒,保护脑细胞功能;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乌司他丁减轻炎性反应;早期应用抗生素,防治继发感染;保护肝肾功能、防治应激性溃疡、早期肠内营养、积极控制血糖;严重电解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刚正将军――上将杨得志(二).doc
- 创伤后肘关节挛缩的临床治疗探讨.doc
- 创伤骨科儿童患者疼痛的干预与护理.doc
- 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的作用研究.doc
- 创新性幼儿体育游戏案例分析及推广可行性研究.doc
- 创新,必须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doc
- 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绽放光彩.doc
- 创造一个小世界.doc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doc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动态生成资源的策略.doc
- 2025年中国锻铁围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椭圆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无蔗糖原味豆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泛在电力物联网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制袋机零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智能除垢型电子水处理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甘肃省乡村旅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干海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全铝图解易拉盖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人造毛皮服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