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老街掠影选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江老街掠影选辑

吴江老街掠影选辑 陈志强等 吴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前,境内有松陵、同里、黎里、盛泽、震泽、平望、芦墟等“七大镇”,有铜罗、八坼、横扇等“三小镇”,还有南厍、溪港、龙泉嘴、四都、陆家港、隐读、陶墩等众多古村落。经过数百年乃至千余年的积淀,在这些古镇和古村上,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老街,至今仍洋溢着阵阵古风。现遴选八条老街缀成文字,以飨读者。 盛家厍 沈昌华 陈志强 盛家厍,又称盛家舍,位于吴江古城区南侧,北起泰安桥(新桥)南堍,南至笠泽路,东濒吴家港,西与中山南路相望。街长约200米,宽2~3米。路面原为条石,现部分为水泥块砖、水泥,也有碎砖石及土路。 盛家厍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其北侧不远处就是名闻遐迩的垂虹桥。自垂虹桥于宋庆历八年(1048)建成后,吴淞江两岸商业渐兴,出现“两界星河涵倒影,千家楼阁载浮萍”的盛况。盛家厍的由来,一说在宋建炎元年(1127)后,被封为吴江开国伯的盛章由临安迁居吴江,其子孙在全县繁衍散居,许多地方以盛字命名,其中二都有盛家厍。一说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处士盛灿建柳塘别业于吴江县城之南吴淞江畔,后盛氏后代世居于此,而得名盛家厍。 许多年来,盛家厍一直是吴江县城的主要商业街区之一。街上鱼行、肉店、南货店、油酱店、大饼店、豆腐店、杂货店、剃头店、茶馆等商肆店铺应有尽有。周围农民和太湖里来的的渔民,在此销售农产品和水产品,购回生活生产用品。每日清晨,县城内外的居民将盛家厍作为菜市场,前来采办家用所需各种物品。 历史上,盛家厍饱受战火之难。清同治二年(1863),清军与太平军在吴江城南进行拉锯战,世称“江震会战”,将昔日繁荣的商业街区基本夷为平地。同治中后期,盛家厍逐渐恢复,居民们重建家园。民国18年(1929),曾设盛厍镇于此。抗日战争爆发,日军进犯吴江县城,盛家厍首当其冲,吴祥兴南货店被抢被烧,垂虹桥畔成了日军屠杀中国百姓的场所。抗战胜利后,盛家厍逐渐恢复昔日的热闹。在盛家厍众多的商铺中,上面提及的吴祥兴南货店和张万茂酱园、宣家鱼行(又称宣协生鱼行)最为有名,另有万春堂国药店、红云阁茶馆等。这些商铺,在1956年对私改造后成为合作商店,其中张万茂酱园与元大酱园成为松陵酱厂。 盛家厍至今较好地保存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吴家港和新桥河分别从东边和北侧流过,红桥和泰安桥浮卧其上。街上数十家店铺依次排列,其中有几家茶馆。 吴家港上的红桥,亦称虹桥,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东西走向,梁式三孔,现存之桥为民国19年(1930)所建。桥身上镌有对联:“春日几家还放鸭;秋风何处不思莼。”上下联分别描述唐代陆龟蒙和西晋张翰之事。 泰安桥,俗称新桥,也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南北走向,跨新桥河,拱形单孔,两堍各有石级踏跺。现存之桥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重建。桥身两侧均镌有对联,东向为:“近傍城隅通笠泽;远连淞水隔垂虹。”西向上联为“雉堞重新开泰宇”,下联因桥身被河岸覆盖而不知。 29号为李宅,系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该宅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共有三进,第一进为商铺,第二、三进为楼房,两侧有厢房。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为家庙。第二进前天井内置有砖雕门楼,门额“泽衍五知”由王希梅所题。 泰安桥北堍另有一李宅,为民国建筑,宅内砖雕门楼之额由湖南籍南社社员李涤所题。 盛家厍北端西侧是新盛横街,沿新开河呈东西走向,长约150米,宽2~3米,路面为水泥、碎石等,北侧临河,南侧有民房、商铺,其西端与履泰桥、中山南路相接。履泰桥初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由明郎中吴涵所建,桥南是无量禅院(已不存),桥北正对吴江县城南门。 盛家厍北端过泰安桥是由湾塘里、航前街、原东门大街连成的东门商业街,长约200米,宽2~4米,路面原为条石,现为水泥块砖。再往北,就是垂虹桥西端遗址。 盛家厍曾住有不少名人。明洪武十九年(1386),明太祖朱元璋将女儿寿春公主嫁给开国功臣颖国公傅友德之子傅忠,诏赐吴江庄田一百二十顷,并于南门外(今新盛横街南)建驸马园,至今留有“鸾轿浜”这个小地名,在今中南弄则遗有一个巨大的石础。盛灿当年所建的柳塘别业,其后人转给明副都御史、山东左布政使沈珣,至今中南弄中的老居民将弄东的一个院落称为“沈家花园”。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徐师曾,选庶吉士,26亩,由陈御史府、后花园、宗祠、牌楼等组成,其中陈御史府由门厅、茶厅、宏略堂(正厅)、兰云堂(内宅)、堂楼(陈氏旧宅)、闻香读书楼(陈翠娥书楼)、玉兰堂(花厅)等组成;后花园里有碧筠山房、清远堂、浮翠舫、绿秋亭、古戏台等建筑;宗祠即庞氏宗祠,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建造珍珠塔景园时将其围在园内;牌楼在景园北侧,濒临后港,气势不凡。 石皮弄西侧有一拱形石桥,名长庆桥,旧名福建桥,俗名谢家桥,又名广利桥,初建无考,现存之桥为清同治十二年(1

文档评论(0)

chench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