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液压泵 Hydraulic Pump 第二章 液压泵 Hydraulic Pump 第二章 液压泵 Hydraulic Pump 2.1 液压泵概述 2.2 齿轮泵 2.3 叶片泵 2.4 柱塞泵 2.1 液压泵概述 液压泵正常工作的三个必备条件 泵的压力 液压泵的效率特性曲线 举例 第二章 液压泵 Hydraulic Pump 2.1 液压泵概述 2.2 齿轮泵 2.3 叶片泵 2.4 柱塞泵 2.2 齿轮泵 Gear Pump 图为外啮合齿轮泵实物结构 外啮合齿轮的问题 困油 泄漏 径向力不平衡 图中为内啮合齿轮泵实物结构 第二章 液压泵 Hydraulic Pump 2.1 液压泵概述 2.2 齿轮泵 2.3 叶片泵 2.4 柱塞泵 2.3 叶片泵 Vane Pump 2.3 叶片泵 Vane Pump 双作用式叶片泵如图所示,定子内表面近似椭圆,转子和定子同心安装,有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对称布置。转子每转一周,完成两次吸油和压油。 双作用叶片泵大多是定量泵。 结构上若干特点 保持叶片与定子内表面接触 叶片靠旋转时离心甩出,但在压油区叶片顶部有压力油作用,只靠离心力不能保证叶片与定子可靠接触; 为此,将压力油也通至叶片底部。但这样做在吸油区时叶片对定子的压力又嫌过大,使定子吸油区过渡曲线部位磨损严重; 减少叶片厚度可减少叶片底部的作用力,但受到叶片强度的限制,叶片不能过薄。 结构上若干特点 端面间隙 为了使转子和叶片能自由旋转,它们与配油盘二端面间应保持一定间隙。 但间隙也不能过大,过大时将使泵的内泄漏增加,泵容积效率降低。 一般中、小规格的泵其端面间隙为0.02~0.04mm。 结构上若干特点 定子曲线 这里指的是连接四段圆弧的过渡曲线。较早期的泵采用阿基米德螺线; 即 ?=r2+a? 及 ?=r1-a? 采用阿基米德螺线时,叶片径向速度不变,不会引起泵流量脉动。 结构上若干特点 叶片倾角 从前图中可看出叶片顶部顺转子旋转方向转过一角度?。很明显,叶片顶部与定子曲线间是滑动摩擦。在压油区,叶片依靠定子内表面迫使叶片沿叶片槽向里运动,其作用与凸轮相似, 叶片与定子内表面接触时有一定压力角。 配流盘 第二章 液压泵 Hydraulic Pump 2.1 液压泵概述 2.2 齿轮泵 2.3 叶片泵 2.4 柱塞泵 2.4 柱塞泵 Piston Pump 2.4 柱塞泵 Piston Pump 自轴(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典型结构 典型结构 斜轴式柱塞泵 径向柱塞泵 液压泵与电动机参数的选用 液压泵与电动机参数的选用 液压泵与电动机参数的选用 图中为斜轴式轴向柱塞泵外形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可由下图说明。当转子3和叶片5一起按图示方向旋转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叶片紧贴在定子4的内表面,把定子内表面、转子外表面和两个配流盘形成的空间分割成八块密封容积。随着转子的旋转,每一块密封容积会周期性地变大和缩小。一转 内密封容积变化两个循环。 所以密封容积每转内吸油、 压油两次,称为双作用泵。 双作用使流量增加一倍, 流量也相应增加。 叶片泵的应用 用于中低压、要求较高的系统中。 2. 油液粘度要合适,转速不能太低,转速 500~1500rpm。 3. 要注意油液的清洁,油不清洁容易使叶片卡死。 4. 通常只能单方向旋转,如果旋转方向错误,会造成叶片折断。 工作原理是柱塞在液压缸内作往复运动来实现吸油和压油。 与齿轮泵和叶片泵相比,该泵能以最小的尺寸和最小的重量供给最大的动力,为一种高效率的泵,但制造成本相对较高,该泵用于高压、大流量、大功率的场合。 它可分为轴向式和径向式两种形式。 柱塞沿径向放置的泵称为径向柱塞泵,柱塞轴向布置的泵称为轴向柱塞泵。为了连续吸油和压油,柱塞数必须大于等于3。 解:1)泵的理论流量 Qth=q.n.10-3=10×1200×10-3=12 L/min 2) 泵的实际流量 Qac =Q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