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造创新方略.ppt
* 人力资源存在问题2 人才结构不合理 人才结构呈枣核模式,两头小,中间大,即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十分短缺,难以攻克高水平项目的技术难关;中端人才量较大,但素质不理想,严重降低了开发质量和效率;缺乏低端人才的结果,最终难以全面完成创新创新项目。 以数控机床为例,总设计师严重短缺,能够安装、调试、测试和维修数控机床的蓝领工程师人才更是严重短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30万台各种类型的数控机床正因缺少低端优秀技师,设备效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 人力资源存在问题3 人才严重浪费 人才浪费的严重程度胜过于人才流失,许多人才工作量不满,或无事可做,或在做一些重复劳动 人才管理不能充分体现个性化、科学化、服务化,一刀切的退休制度使一大批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 人力资源存在问题4 技术人才的不足和相对素质较差,制约了企业实施原创性创新战略的开展 2000年统计研发人员专职当量(FTE)我国为1.3人/1000,日本为13.5人/1000 企业中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不足。日本电气公司(NEC)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21.9%,日本三菱重工为38.5%,而我国大中企业只占3%,51.24%的大企业和66.4%的中小企业缺乏研发人才 * 人力资源存在问题5 研究开发机构不足,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全国6000多个大中企业中,几乎没有一个拥有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工艺设计等系列较完善的研究开发机构 1/4企业没有任何技术开发专门机构 1/5企业既无技术开发人员,又无开发经费 * 政策制度环境 政策制度环境的创新是技术创新空间扩张的动力源 政策制度环境的创新为技术创新提必要的支撑 当前制度创新的主要途径有以下方面: * 部 门 年 份 1990 2000 2001 2002 全国总计 100.0 100.0 100.0 100.0 科研机构 33.4 28.8 27.7 27.3 高等院校 8.1 8.6 9.8 10.1 企业 55.4 60.0 60.4 61.2 其他 3.1 2.6 2.1 1.4 我国RD经费投入的部门构成 (%) 途径1-继续加大RD投入 * 来源 国籍 企业 政府研究机构 高等院校 非盈利组织 美国 48 25 23 4 日本 6 49 41 4 德国 33 33 34 1 法国 26 46 27 1 英国 34 38 25 3 OECD 39 31 27 3 外国政府对部门投入RD分配 * 途径2-重视技术引进中的问题 引进技术费用与研发费用的反向关系 只引进,不创新,使企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要落实二次开发费用,一般应将引进费用和消化费用按1与3比例落实 引进技术的扩散传播 引进技术后,通过消化、吸收提高企业自身创新能力,通过引进技术的扩散传播,让更多的企业从引进技术中获益 * 途径3-制定政府采购政策 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1)推动高技术市场 (2)对技术创新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政府充当了新产品的实验场所 (4)有效地保护本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形成符合国情和地区特点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响应的高技术产业群 在发达国家,政府采购占全部GDP的10~15% * 途径4-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创新 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法规 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制定专门资助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计划 鼓励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企业逐步建立合作关系 * 途径5-鼓励金融创新 早在20年前,国外提出“技术与金融一体化”概念。起涵义为: 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技术创新和金融资本的融合; 金融对技术创新过程的渗透力、影响力已越来越大; 金融业的发展已成为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技术创新越来越依靠良好的金融支持 * 技术创新个阶段获得金融支持图 、 种子期 成熟期 扩张期 成长期 创业期 天使投资者 政府资金扶持 保险公司 商业银行 证券公司 投资银行 风险投资基金 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 获得资金的可能渠道 * 法制环境 建立健全法制体系,制定公平的竞争规则,为个人创新、企业创新、社会各阶层的创新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创新受到法制的严肃制约,追求新的创造,不能违反社会的根本利益 创新需要健全的法制保护 法制创造公平竞争、宽松进取的环境,有效地保护创新者的利益,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锻炼,推动社会的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 * 世界上国与国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领域中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民族创造力的竞争,是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竞争。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意义 * 国家创新体系的涵义 由国家建立,并由政府、企业、学校、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组成的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网络体系。 以培养和造就创新型、创造型人才为核心,以学习和创新为手段,全面推进社会各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