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感觉器官课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七章 感觉器官 一、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 (一)定义 感受器-是指动物和人体表面及内部分布的换能装置,在受到刺激时,它可以把各种型式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电信号,并且以神经冲动的型式编码,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二)分类 根据对不同性质刺激的敏感性: 1、化学感受器 2、痛觉感受器或伤害性感受器 3、温度觉感受器 4、机械感受器 5、光感受器 第一节 概述 二、感受器的生理特征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quate stimulus):每种特化的感受器类型对某种性质的刺激较其它性质的刺激更容易起反应,这种性质的刺激就是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感受器的换能和感受器电位 感受器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刺激能量首先转化为感受器电位,进而转变成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作用称为换能作用。这实际上是跨膜信号转导过程。   感受器电位是一种局部性慢电位,无潜伏期,不具有“全和无”特性,不能做远距离的传播,其幅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连续刺激下电位逐步减少,具有空间、时间的总和 感受器的阈值:强度阈值、时间阈值和面积阈值 感受器的三种换能模式 ①化学感受器:嗅觉、味觉 R-G蛋白-AC(PLC)-cAMP(IP3、DG)-离子通道-去极化电位 ②机械换能:触觉、压觉 细胞骨架-离子通道-去极化电位 ③光感受器换能:视觉 视紫红质-G蛋白-PDE-cGMP-离子通道-超极化电位   感受器把外界环境刺激转换成动作电位时,不仅是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包含环境变化的信息也移到了新的电信号中,即动作电位的序列和组合之中,这就是编码。 ??? ①“质”的感觉:主要取决于刺激的性质和被刺激的感受器,也取决于传入冲动到达的高级中枢的(终端)部位,即由信号所使用的通路(路径)来决定。 ??? ②量与强度:刺激强度主要靠单一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的频率高低和参与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数目来编码。 ???    (3)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继续但传入神经纤维的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按适应出现的快慢可分为快适应感受器(位相性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紧张性感受器)。  (4)感受野大小和侧抑制影响感觉的精度   感受野:每个感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仅局限在所支配的皮肤表面的某个区域,这个区域就是这个感觉神经元的感受野。 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内对主要信号和次要信号传入通路的一种调控方式。 第二节 眼和视觉 一、眼的折光成像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结构 从外向内: 1、纤维膜 角膜、巩膜 2、血管膜 虹膜、睫状体(睫状突、睫状小体和睫状肌)、脉络膜 3、视网膜 (二)折光系统 1、组成:空气-角膜界面、房水-晶状体界面、晶状体-玻璃体界面 2、成象原理与简约眼模型 成像大小:AB/ab=Bn/nb (三)折光系统折射率的调节(视调节) 1、晶状体的调节  由远而近:睫状肌收缩→脉络膜前移→睫状小体(悬韧带)舒张→晶状体鼓凸   近点:经最大调节才能看清物理离眼的最近距离称为近点  老视:晶状体被膜的弹力变小 2、瞳孔的调节  瞳孔调节反射:调节球面像差,使聚焦加深 瞳孔对光反射:调节入光量,同时调节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3、眼的折光缺陷与异常眼 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角膜曲度增加 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或角膜曲度减少 散光:角膜或晶状体曲度不一致 二、眼的感光系统 (一)视网膜的结构 根据发生学: 外层:黑色素颗粒和维生素A 内层: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 根据细胞类型和突触连接: 外核层、内核层、节细胞层、外网状层和内网状层 (二)感光细胞 1、视杆细胞:12000万,主要分布在中央凹以外视网膜,对光敏感,视杆系统主司暗视觉 2、视锥细胞:600万,主要分布在中央凹处,对颜色敏感,视锥系统主司明视觉。 光敏度-在生理条件下引起光觉的最小强度,称为光     阈,光阈的倒数即为光敏度 视敏度-视力,在一定条件下所能分辨最小细节所对     应的视角值的倒数。 暗视-视网膜边缘区的光敏度较高,能感受弱光,称     为暗视 明视-中央凹的光敏度则很低,仅感受强光刺激,称     为明视 视野-用一侧眼注视前方并固定不动时所能看到的外     界范围,称为视野。 (三)视力和视野 三、感光换能机制   视色素:存在于感光细胞外段膜盘上 1、视杆细胞   视杆细胞内含有一种感光色素叫视紫红质,是一种结合蛋白,由一个分子的视蛋白和一个分子的视黄醛构成。视蛋白决定对光谱的敏感度,而视黄醛使光能转化成电位变化。      光照 视紫红质→→构象变化→激活G蛋白→激活磷酸二酯酶(PDE)→cGMP失活,cGMP↓→部分Na+通道关闭→K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