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NS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Neuroradiology 陆菁菁 M. D.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2004.6.21 本讲座目的 初步了解常用影像技术 对CNS的影像技术选择有一些了解,以有助于今后的临床工作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和异常影像表现留有一感官印象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技术及进展 第二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 Part I: imaging technique and prospects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技术及进展 头 颅 平 片(plain radiography of skull) 头颅平片(正侧位像) 平片(X片) X线有一定穿透力 + 人体组织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X线穿过人体后,再使胶片、荧光屏等感光,就形成X线图像 头颅平片诊断价值有限 主要是提示病变存在 观察异物的存在和骨质结构的明显变化 观察颅骨骨折,有学者建议直接行CT 有时可看见颅内钙化,如松果体钙化、肿瘤钙化等 侧位可观察蝶鞍的形态,如扩大提示垂体瘤等,但不扩大也不能排除病变 脑血管造影(cerebral angiography) 脑血管造影 DSA(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原理 最常用的是: 动脉DSA(intraarterial DSA) 最常用的方法:时间减影法(temporal subtraction method) 经导管向血管内快速注入造影剂,在造影剂未到达、峰值和廓清的时间段内连续采集图像10帧(1帧/秒) 取1帧血管内含造影剂的图像减去血管内不含造影剂的图像(蒙片),使骨骼和软组织影像被抵消 获得清晰的血管影像 为什么称Digital? 与原先的光学减影法相对应 所采集的图像都经过数字化处理,使减影更方便、准确 脑血管造影适应征 诊断脑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血管闭塞 了解脑肿瘤的供血动脉 可同时行介入治疗!----神经介入医生 溶栓 Coil(螺圈)闭塞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等 术前栓塞富血管性肿瘤如脑膜瘤 其他 CT(Computed Tomography, 计算机体层扫描) 脑CT CT图像如何形成? 也是X线成像 黑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 每个像素的亮度反映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像素越小、数目越大,图像空间分辨力越高 CT值可定量反映组织密度 单层螺旋CT vs 多层螺旋CT 亚洲第一台16层螺旋CT Sensation 16( Siemens) 扫描快 时间分辨力高 空间分辨力高 后处理工作站功能强大 Let’s have a look! Neuro CT---- CT在CNS的应用 主要依赖于软件功能的更新,余多层螺旋CT没有大的优势 有可能降低造影剂用量 使某些联合扫描计划成为可能 CT平扫 普及,价廉 怀疑急性颅内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 若CT已有梗塞征象,则不应系统溶栓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 CT 脑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CTA(CT血管造影) 静脉注射CT造影剂 在合适的时间采集薄层CT 图像 将原始图像进行3D后处理 获得CTA图像 优势(与DSA比较): 立体,直观,易重建 显示钙化和骨质结构 基本无创 Perfusion CT(CT脑灌注) 磁 共 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磁共振--神经影像学最重要的工具! MRI Nobel Prize 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以表彰他们在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他们取得的成就是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 MRI Nobel Prize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曾经称为核磁共振( Nuclear MRI) 采用的是电磁波,没有辐射伤害 为避免误解会产生有害射线,现称磁共振(MRI) 原理复杂。 主要是四个环节: 向稳态的原子核发射射频脉冲 原子核发射信号 梯度磁场进行空间编码 产生不同MR信号的图像 MRI物理学原理简述 MRI tips MRI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技术 可对感兴趣区的解剖和疾病过程“量体裁衣”地进行成像 主要基于3个可变的生物学参数: 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 纵向驰豫恢复时间(T1 relaxation time) 横向驰豫恢复时间(T2 relaxation time) 通过采用不同的脉冲序列和不同的成像参数,获得反映上述生物学参数对比的MR图像,即质子密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医院手术分级目录.xls VIP
- 《增强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docx VIP
- 糖尿病饮食的实施糖尿病饮食治疗.pptx VIP
- (高清版)-B-T 34590.1-2022 道路车辆 功能安全 第1部分:术语.pdf VIP
- 餐饮业员工流失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以季季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为例.doc VIP
- 电泳电压、时间与膜厚关系的试验与探讨.pdf VIP
- 材料电化学教学(浙大)电化学测试基础知识.pdf VIP
- 银行合规内控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 VIP
- 天线与电波传播天线基础知识.pptx VIP
- 2025年质量员-土建方向-通用基础(质量员)证考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