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灵璧县志》的文献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熙《灵璧县志》的文献价值

康熙《灵璧县志》的文献价值   中国人素有修史传统,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我国从唐代开始,就有修志的传统,地方政府把纂修志书作为一项施政行为,地方志书也是每一任地方官员了解掌握当地情况最好的文献资料。”有很多古代编著的地方志流传至今,这些古代地方志保存了相当丰富的文献资料,不仅可以为研究地方史提供材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与“正史”相佐证,补“正史”之不足,显“正史”之谬误,具有很高的史料文献价值。康熙十三年官修《灵璧县志》,组织结构完整,图文并茂,保存了古代灵璧大量的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1康熙十三年《灵璧县志》(即《吴志》)的文献价值   当代历史研究强调“眼光向下”,注重“底层社会”的研究,注重历史事物的“整体性”,注重“以小见大”。“县”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行政区划之一,是中国社会基层的构成单元,县域是古代社会一般老百姓的基本活动区域。中国历史上王朝不断更迭,县域社会却相对稳定。县域社会浑然一体,具有天然的“整体性”。作为一个县的“百科全书”的县志,对底层社会研究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   (1)县志记载的是一个县方圆一二百平方千米内的人、事、物,空间距离较近,相较于“省志”“一统志”“正史”,县志保存的资料更具原始性和真实性。   (2)县志反映的是一个较小地域产生的人、事、物,事物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有利于整体把握其内在联系,是底层社会史研究的“良好”对象。   (3)县志的编纂过程、编纂理念也是历史研究的对象。县志的编纂过程是朝廷、地方官员、修志人员互动的结果,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时代的精神。   康熙《灵璧县志》,作为一部典型的官修县志,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文献价值。   1.1严谨的文献整理精神   (1)不轻易改字的实事求是的文献保存方法。在《吴志》纂修过程中,吴嵩借用了前人成果,但对于弄不清楚的,都按原本予以保留。“原在中都等志,虽一姓字,盖不敢芟。”   (2)当改亦改的突破及创新的文献整理方法。编纂过程中,对于编者明确可考的材料,亦改之,“惟重出误笔者订之,昭谨严也”。不仅有所突破,而且有所创新,“较之旧志,据史册实录改正”。   1.2图文并茂的文献呈现方式   1.2.1县志图考图,以地理图像形式保存文献   第一副《灵璧县境方括图》,图的四周标示了清时灵璧县的地理位置:“西至宿州界五十里”,“东至虹县界十五里”,“北至黄河徐州界一百二十里”,“南至淮河凤阳县界一百五十里”,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界定了当时灵璧县的地理位置,使后人对这本县志编撰时(清康熙十三年)灵璧县的地理位置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了解。而且,此幅图标识了当时灵璧名山九顶山、凤凰山等,也有水道湖泊之名,如老营湖等。通过图示可以看出那时河道较多,湖泊相连,湖泊亦与城池相通,暗示城池中的水是活水。通过这幅图,人们可以了解到现在灵璧县的很多地名(比如“杨疃”)在康熙时代就在灵璧的土地上使用了。   第二幅《灵璧县城池图》,描画了康熙时灵璧城隍庙、儒学、县治以及望荆台、马场在县城内的具体位置。从图中可见,当时城门耸立,城河环绕。   第三幅《县治图》,展示了当时灵璧县治的位置:坐北面南,以中轴线向北七重,旁设附属办公小院。结合方舆志的官署介绍,很容易了解当时灵璧官署建筑的特色。   第四幅《儒学图》,复原了那时县学的基本建筑格局:正中由北向南,依次为尊经阁、启圣祠、明伦堂和大成门。其西有西训导衙,东有东训导衙,有土神祠、学门等建筑。   第五幅《正学书院之图》,中轴线上三重房、东西号房和东西内号房组成了清康 熙 十 三 年的 正 学书院。   1.2.2县志山水图,以文艺作品形式保存文献   县志正文第18页《灵璧县山水图》,描画当时灵璧县山水,共有35座山。第18页以下,分别由《荆台远眺》《阴陵暮耕》《凤山夕照》《魏桥烟雨》《蚌林春色》《磬山吐云》《南华夜诵》《双沟浸月》8幅画展示灵璧古时八景美色。从图中可以看到康熙时代山水相依的灵璧景色,还可见当时辛劳耕作的灵璧人民。   1.2.3县志学校祭祀陈设图,以文字图形式保存文献   卷五“学校志”,从第137页至147页分别用《先圣正位陈设图》《东配陈设图》《东哲陈设图》《东庑陈设图》(西同东陈设)《启圣祠陈设图》《乡饮酒礼之图》共8幅后附文字说明的图,保存了当时举行祭祀活动时的礼器数量及用法、盛放物品及顺序,再现了康熙时代灵璧祭祀活动的场景。   1.3分门别类的文献编排结构   康熙十三年的《灵璧县志》,立足当时,分门别类,用8卷将当时拥有的资料自成系统地组织在一起,从而保存了当时最重要的文献资料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