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究“汉人”变“唐人”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探究“汉人”变“唐人”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两千年前,孔子叹曰:“道不行,吾将乘桴浮于海”。惹得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苏轼欲“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实际上,在欧洲的大航海时代之前,的确有一个中国的大航海时代。在那个时代,中国是东西之间海上贸易的发起者、主导者,打造了绵延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起于唐宋”,这是中国历史第二个辉煌盛世,《瀛环志略》曰:“西北之耀武功,始于汉,故称中国为汉人;岭南之聚番舶,始于唐,故称中国人为唐人。”
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明清”就此埋下了中国近代以来黑暗惨淡的种子。
宋高宗、明成祖的皇家海权时代
有宋一代,因辽、金压迫北疆,西夏阻断西域,故贸易转向海外。于是乎,下海!下海!使海域大开,塞翁失马竟然开启了大航海时代。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说,唐朝是中世纪的结束,宋代是近代化开端。
南渡后,宋高宗从海路逃向温州,在江心屿上望海潮,望了数月,猛然开窍,发现“市舶之利最厚,所得动以百万计”。一到临安,他便号召对外开放,以开拓海疆为发展战略。从那时起,中国人就与阿拉伯人一道,控制了印度洋的海权。
宋高宗鼓励海商打造海船,购置货物到海外贸易,还在海岸线上,每隔30 里建立一个灯塔导航系统,引导航行的海船,还请商人协助,组成了一支舰队。这支舰队,足以取代阿拉伯人在印度洋上长期掌握的制海权。宋代的大宗商品是陶瓷。陶瓷的起点在瓯江上游的龙泉窑,出海口就在温州。从温州出发,走东洋,或由明州转口,或直接走,下西洋,往广州、泉州转口。南宋时期,朝廷全力经营海洋,使得“陶瓷之路”的分布范围比“丝绸之路”更广,贸易顺差也不断扩大。《建炎以来朝野杂记》里提到“渡江之初,东南岁入不满千万”,那时浙、闽、广三市舶司收入已达两百万贯,占了五分之一。南渡之初,宋高宗捉襟见肘,因为海外贸易,财政收入很快恢复。到了孝宗一朝,财政规模就全面超越北宋。
明初,虽有太祖“片板不许入海”令,但朱棣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宋朝向海洋发展核心目标是“重商”,不知还有海权。朱棣渴望海权,郑和的庞大舰队下西洋,亦贸亦战。冯承钧撰《中国南洋交通史》认为,明朝以前,称南海、西南海者,至明朝时,改称为东洋和西洋。婆罗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所以说“当时所谓之西洋,盖指印度洋也”。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时,东洋几乎就成了中国内海,西洋才是新世界。“下西洋”的起点,不是中国东南沿海,而是苏门答腊岛。苏门答腊和爪哇以东,包括台湾和琉球,都属于东洋,在中国海的范围内。在此范围内,郑和可以废立国王。
郑和七下西洋,打了两仗,都打在苏门答腊岛上,因为下西洋的关键,就是控制这个岛。如果以此为据点,进取西洋,这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真正的航海远征军,开辟中国历史上的海权时代。遗憾的是,郑和船队到过红海,未入地中海;沿非洲大陆东岸南下,未绕过好望角,奔向大西洋。
中国民间海权力量的兴起
朱棣、郑和以后,皇家海权梦失落,民间海权梦方兴。嘉靖时,闽人吴朴著《渡海方程》,主张在海外置都护府,开市舶司。从东洋到西洋,从南洋到北洋,八万里水路,要设多少督护府?这样的眼光,已超越海防,含有以海权立国的思想。以都护府和市舶司,将郑和下西洋以来所赋予的“国家理由”,从军事和贸易两方面坐实。
马汉认为,一国海权兴衰,取决于该国的民间海洋力量。明清两朝,如潮水般出海的闽人、遍布南洋和西洋的华侨,他们是中国海权的最重要的力量。遗憾的是,明清两朝的帝王们,从未赋予他们任何“国家理由”,反而把他们当作“天朝弃民”,国家乱党,必欲置之死地。在马汉看来,这是自弃海权。
我们已经习惯把巨变归咎于欧洲列强的入侵,归咎于船炮和传教士,鸦片和基督教。但仔细一想,就发现屠杀华侨,与明朝、清朝合作的西班牙人、荷兰人,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只有利用了中国民间海洋力量的英国人,带来了巨变。
知道倭患是怎样消除的吗?我们知道,是戚继光、俞大猷等善剿,才使倭寇消失。实际上,明代军事家郑若论海防之策有二,一曰“御海洋”,一曰“固海岸”。戚、俞等人,未能御倭于海洋,未能拒倭于海岸,故引倭上岸,聚而歼焉。若以筹海论,戚、俞皆未入流,然以抗倭言,他们却守住了国防的底线。如郑若所言,以广船、福船巡海,就能“御海洋”和“固海岸”,何以非要引倭上岸?如果是国家之间的战争,自然可以御敌于国门。万历年间,明海军与倭国在朝鲜决战,就是一场典型的“御海洋”之战,明海军大获全胜。如果交战方的主体处于模糊状态,“敌人”是被冠以“倭寇”之名的本国民间海洋力量,请问明军如何“ 御海洋”和“固海岸”?后来,明朝招安了郑氏海商军事集团,使民间海洋力量,有了合法身份,这样一来,“倭寇”消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