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宪法文本改革实践探究.docVIP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宪法文本改革实践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宪法文本改革实践探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宪法文本改革实践探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并称为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十八大报告也特别强调:要“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当然,要健全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需要的是“顶层设计”,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文本中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条款的完备建构。同时,迈入新时代,我国的族群治理也不断涌现新的问题、面临新的考验,这也对该宪法制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从宪法文本改革实践的视域来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宪法文本演进历程,并就当前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挑战,来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宪法文本改革方向。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宪法文本演进历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纲领》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47年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它参照了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也参照了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另外,还参照了蒋介石时期宪法和北洋军阀时期的宪法性文件。同时,在立法上,其又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设立了一些创新性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其中之一。1954年《宪法》首先在序言部分强调,“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国家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照顾各民族的需要”。其次,在总纲部分写明,“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再次,在国家机构部分专用一节列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具体自治权内容。其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予以确认和肯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75年《宪法》,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虽然仍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但对于1954年《宪法》中的诸多规定,比如自治机关的组织原则、具体自治权等等内容,被一一省略了。1978年《宪法》相较于1975年《宪法》,补充了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具体内容等等方面规定,有了一定的进步,基本上恢复到了1954年《宪法》的水平,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仍未完全摆脱。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它不但恢复了1954年《宪法》中的重要原则,还结合我国几十年来民族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根据新时期国家情况的变化增加了新的内容。例如,在序言部分明确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特点;在总纲部分,一方面强调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甚至“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明文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在国家机构部分,一方面列举了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具体原则和内容,另一方面又着重提出国家“从财政、物资、技术等方面帮助各少数民族加速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事业”、“帮助民族自治地方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可见,1982年《宪法》比前三部《宪法》对民族问题的规定都要更加具体和完善,它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宪法基础。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法》),并于2001年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修正通过。这是对宪法所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细化,是我国族群治理方面的一部重要的宪法性法律。在序言部分,《民族区域自治法》叙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强调《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第一章总则部分具体阐述了自治机关的定位及其与上级国家机关的关系,第二---五章对于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自治机关的组成、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等等进行了详细规定,第六章列明了上级国家机关对于民族自治地方的各项领导和帮助。如此详尽的条款,是对于现行《宪法》相关原则规定的规范化、具体化、层进化,彰显了国家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以及少数民族公民权利的最大保障。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面临的新挑战   (一)经济社会差距   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2008),民族地区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由324亿元增加到3062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07元增加到13170元,农村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