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五年学校发展规划.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五年学校发展规划.doc

大学五年学校发展规划 4.完善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协调发展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建立并完善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逐步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的比例稳定在3:2的水平。探索建立学术性和应用性人才的分类培养体系、质量保障机制,实现科学学位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的协调发展,达到办学规模、结构和效益的综合平衡。 5.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科技与创意设计类卓越教育培养方案”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以及“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工程博士)等卓越教育计划,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加强与国内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学生,推进分层教学、小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采用国际化培养方案,设置本硕博多通道出口。以“竺可桢学院”为塑造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基地,加强选拔机制,稳定规模控制,引入竞争和淘汰机制,实行滚动培养,培养高素质的未来科学家和行业领军人物。 6.全面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和不断完善“交叉学科培养模式、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应用型培养模式”等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生力军作用。完善示范课程、核心课程和全英文课程等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完善博士研究生考核与激励机制,实施优秀博士生引领计划。进一步加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培育,改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资助办法和遴选机制。 7.构建国际化课程教学体系。开展以荣誉课程建设为标杆、通识核心课程建设为牵引、全英文示范课程建设为导向的本科课程体系改革。抓好以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全英文专业模块课程建设为导向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建设100门荣誉课程,重构通识课程体系,“十二五”期间,按人文与社会科学、数学与逻辑、科学技术与工程等三个大类建设60门通识核心课程,建设2个本科全英文通识基础模块课程,5个本研贯通的全英文专业模块课程和10个研究生全英文专业模块课程。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多学科交流。加强实践教育,强化学生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8.实施优质生源和高层次就业工程。创建个性化、多元化、制度化招生工作方法和模式,实施大学“预备生计划”、“高二拔尖创新学生招收计划”,吸引优质生源。改革研究生选拔机制,精选优质生源,加大硕博连读生、直接攻读博士生比例。建设具有浙江大学特色的“职业、择业与创业”通识课程,建立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在毕业生就业上加强与重点行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提高毕业生海内外深造比率,力争学生毕业10年薪酬保持国内高校领先水平。 (二)提升学科与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 1.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布局。构建基础与应用相互促进、文理工农医多学科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形成良好的学科生态。重视基础学科对学校整体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充分尊重基础学科研究的特殊规律,充分尊重基础研究工作者自由探索的科学精神,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实施“一流基础学科建设计划”。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实施“国家重点学科培育计划”。以现代化建设战略需求和国家目标为导向,以重大研究项目为纽带,深度发展应用学科。科学预见、积极部署、培植和优先发展海洋学科等一批战略性新兴学科,为学校学科发展注入新动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2.增强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探索“t型发展”的学科发展模式。以“顶天立地、整合交叉”为目标,关注科技发展和国际前沿科学问题,精选优先发展的学科和领域,在若干学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学科论文总被引次数,至2015年,争取有15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进入esi世界前1%学术机构行列,进入前1%的esi学科覆盖范围达到70%;7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00位,其中3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位,1个学科进入世界前20位。增加参加重要国际学术组织、在国际学术会议作主题报告、担任国际刊物编委人数以及重大实质性国际合作项目数等。学校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综合声誉明显提升,学校在若干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排行榜进入前150名。 3.推进创新平台基地建设。结合“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实施,大力推进国家级科研基地建设,引领科技进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筹建国家实验室,筹划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重点基地重大平台为纽带,以重大基础性、战略性项目为载体促进学科发展。 4.同步提升科研体量和质量。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促进质量提升和规模增长联动。到2015年,全校科研经费总额提高到40亿元;国防科研领域形成8-10个有影响的团队;正在执行的千万元级以上项目超过100项,亿元以上特大型项目超过5项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