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三种境界与现实人生.pptVIP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的三种境界与现实人生

传统文化的三种境界与现实人生 主讲:阮 忠 一、儒家境界说——孝与仁 1、孝——最本质的内涵:血缘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三才章》 俗语:百善孝为先 2、孝——最稳固的基础:家庭。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语,《论语·为政》)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语,《论语·为政》) 3、孝——最理想的途径:从孝到忠,即从家庭和谐到社会和谐 孝慈,则忠。(孔子语,《论语·为政》)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语,《论语·学而》)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语,《史记·孔子世家》) 4、仁——最简捷的解说:爱人 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孔子语,《孟子·滕文公下》)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语,《孟子·离娄下》) 5、仁——最复杂的解说:恭、宽、信、敏、惠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语,《孟子·公孙丑上》)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子张问五者。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6、仁——最基本的修炼途径:因己及人 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7、仁——最高境界:治国(仁政、王道)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语,《孟子·离娄上》) 8、义利说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求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 孟子说:“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贞观政要·君道》) 二、道家境界——自然无为 1、何为自然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吃草饮水,翘足而跳,此马之真性也。(《马蹄》) 河伯问北海若“天人”,北海若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机巧)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秋水》)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骈拇》) 生命的自然体认:庄子妻死而鼓盆:“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至乐》)。 死亡天葬说:“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列御寇》)。 2、无为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7章)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3章) “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天道》)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 “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然后安其性命之情。”(《在宥》)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天地》) 3、不争、无欲、知足论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3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57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