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docVIP

浅谈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

浅谈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孔子研究院考察的时候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饯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儒家思想以一种伦理思想为核心,在中华民族的伦理生活中,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占主导地位。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是儒家关于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伦理关系的观点、规范和方法,构建了一个以“仁”为核心,包括孝梯、义、礼、信、忠等的道德规范体系。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历史大变革时期,周王室衰微“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礼崩乐坏。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纷纷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先秦儒家思想就此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国际形势紧张,国内外很多因素都在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道德建设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跟当时的春秋战国有着相似的背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重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尤其是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这一宝贵资源,挖掘和研究其中对现代社会有价值、有意义的精华,充分发挥先秦儒家优秀的伦理思想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1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1.1仁   《论语》中谈及“仁”的地方有一百多处,在儒家思想中,“仁”的涵义主要有四种:第一,“仁者,人也”,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第二,“仁者,爱人”,孔子认为“仁”的本质是“仁者爱人”,仁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恭、宽、信、敏、惠”五种美德也是“仁”的内涵。第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仁是一种宽容忠恕的精神,自己不喜欢的,绝不强加于人。第四,“杀身成仁”,作为君子,要把“仁”作为做人的最高标准,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一开始,孔子的“仁”是和血亲之爱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孔子的“仁爱”思想逐渐扩大到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突破了血亲的界限,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准则。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与掌”,对待别人的老人就像对待自己家的老人,对待别人的孩子就像对待自己家的孩子,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不能只爱自己的家人,而应以仁爱之心对待所有人。孟子还把这种仁的精神推广到政治方面,成为了“仁政”学说。   那么如何达到“仁”呢,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连吃顿饭的功夫都不会违背仁德,即使在最紧迫或者最困顿的时候都应该如此。子曰:“准乎远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只要我想达到“仁”就来了。孔子强调了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心中有善念,才会做出善的举动。道德的修养最重要的是靠自己内心的觉悟和高度的自觉性,这体现了一种道德自律精神。   1.2孝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王祥“卧冰求鲤”、帮子“鹿乳奉亲”、舜“孝感动天”、董永“卖身葬父”等感人故事,今有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里的孟佩杰,她任劳任怨,坚守清贫,从八岁开始就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任。   从甲骨文“孝”的字形看,就像一位驼背的老人扶着一个小孩子的头,显示了古人对亲情的重视。儒家对孝的道德要求比较严格,把“孝”作为评判道德的重要原则之一。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认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便是“仁”的根本,把“孝”当做是“仁”的根本,可见其重要性。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人则孝,出则梯”等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道德规范是儒家所倡导的,它对于家庭和睦有积极作用。   孔子认为“孝”是对父母恭敬有心,而非敷衍或者无奈。子游问孝,孔子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怎么做才是尽孝,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养活父母。可是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可见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用心恭敬,不仅仅在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求,给他们吃的,给他们穿的,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地照顾父母,不发火,不摆脸色,让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1. 3义利   “义”和“利”是儒家伦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