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民俗课稿.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质生活民俗 物质生活民俗 第一节 服饰民俗 第二节 饮食民俗 第三节 居住民俗 第四节 交通民俗 第一节 服饰民俗 服饰民俗概念 服饰民俗是指人们穿戴衣服、鞋帽及佩饰相关风俗习惯,是人的文化的历史标记,也是人的历史的文化象征。它的诞生,本身就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一次成功尝试,一开始便注入了人类特有的智慧和思维,因此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一、服饰的发生 关于服饰民俗产生的解释,最早比较流行的是“遮羞布”的理论。 有的以为,服饰的出现是人的不同地位的区分标志 有人提出所谓的“纯装饰论” 结合考古发掘与文献资料,专家认为:保护身体是服饰产生的最初、也是最为根本的原因。 服饰由最初的遮身蔽体之物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大体经历了下述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 第二阶段,服饰除用遮身蔽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 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分的标志 第四阶段,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二、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的因素 自然环境的因素中,特别是气候条件与民俗的产生具有密切的关系。 平原和山区、牧区和农区的环境和气候也影响服装样式 2、人文环境的因素 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服饰往往能体现出许多古老文化的独特内涵。苗族妇裙就象一部厚重的史册,承载着苗族古老的迁徙历史。畲族戴狗头帽,瑶族穿五彩衣的习俗同样是以盘瓠为图腾的古老文化的反映。 3、生产、生活方式的因素 南北方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服饰文化亦存在很大差异。如南方傣族穿筒裙,北方游牧民族则选择被称为“胡服”的有档的裤子。 同样,宽大的蒙古袍也是游牧文化的必须产物。 同是北方民族,生产方式不同,也会造成服饰的差异。农耕民族穿棉衣,游牧民族穿羊袍,狩猎民族穿兽皮,而赫哲人则穿鱼皮衣裤和鱼皮袍。 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三、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2、求吉心理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此外,服饰还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审美观念 四、服饰的功能 1、传统服饰的实用功能 保护身体的功能 2、传统服饰的标志功能 (1)别尊卑、别贵贱 (2)别亲疏 (3)别性别、别年龄、别职业、别民族 3、传统服饰的教化功能 (1)皇帝冕服十二章的纹样。 (2)官服,尤其风宪官官服前贴獬(xiè)豸(zhì)补。 (3)在民间,服饰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化作用亦随处可见 4、传统服饰的观赏与审美功能 服饰的观赏功能,是从服饰的实用功能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服饰的审美功能是推动服饰产生和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动力。它表现在: A. 服饰本身的美。这主要体现为形式美。 B. 衬托人体美。它要修饰打扮自己,或掩盖不足,或锦上添花。 C. 创造人的整体形象美。服饰改变着人的年龄、气质、风度,塑造着人的不同形象。 五、中国汉族传统服饰的构成 (一)头衣 上古贵族的头衣有冕、弁(biàn)、冠三种。 一般平民通常的装束是留全发,上罩头巾。这种头巾又发展为帻(zé)。 幞头 胄 凤冠 笄簪 (二)体衣:衣裳 1、衣的部件 衣的变化除长短之别外,主要在于领、襟、裾、袖、带的不同。 2、衣的种类 秦以前,除冕服外,惟元端与深衣二种服饰用途最广。 此外,还有袍、衫、裘、襦(rú)、褐(hè)、直掇、褙(bei)子、裳、胫(jìng)衣(即裤,古写成绔(kù)或袴)、犊鼻(古代的短裤)。 (三)足衣 足衣,指鞋、袜之类,是一种古传的习俗。 履,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曰屦,汉以后曰履,今曰鞋”。《诗经.小雅.大东》:“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屦,是草鞋之类,穿草鞋的习俗在今天各民族中还很流行,特别是西南少数民族。 除草、麻、皮等原料可以做鞋外,木制的鞋为木屐。木屐在古代是平常穿用的,现在除少数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仍穿用木屐外,大部分地区作拖鞋用。 现在丝袜流行的是布鞋、皮鞋、靴子等等,真正作为足衣的是包脚布和袜子,包脚以后穿鞋,在北方农村比较流行,特别是冬季,穿靴之前,先用包脚布裹脚,然后穿鞋,以防冻伤。 (四)装饰(佩饰) 装饰是人类审美意识的要求。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