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优秀作业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0.ppt

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优秀作业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0.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优秀作业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0

1(10年全国卷2)19.据统计,到1950年9 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 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A 高考回眸 2(10年上海历史卷 25 ) 20世纪50年代 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 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 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 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 A. 推行了土地改革 B. 组织了人民公社 C. 实施了“一五”计划 D. 发动了“大跃进” C 高考回眸 7(09年江苏卷10 ) 在江苏省常熟白茆 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 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 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D 高考回眸 9(09年广东文基卷)26.1960年底,毛泽 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 村调查。其目的是( )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D 高考回眸 10.(08江苏,9)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 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 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A 高考回眸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11.(08年广东理基,65)20世纪50年代中 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 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 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 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 ①“多” ②“快” ③“好” ④“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高考回眸 12.(08上海历史,A组14)右图是一份地 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D 高考回眸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1、国民经济的恢复 建国初严峻的经济形势(表现) (1)背景:   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材料反映了建国初中国的什么问题? 造成建国初期严峻经济形势的原因? 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②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 ③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材料三 蒋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如蒋区工业中心之上海,……工厂,去年一月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百分之廿左右。同时还有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 蒋匪农村经济危机亦日趋恶化……农产日益锐减,造成各地严重粮荒…… 归纳 (3)意义: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结果: 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1)“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 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 背景: (2)目的: (3)任务: 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成就: 探究一: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原因:历史:    现实: 外部: 重工业基础差 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 苏联经验 探究二:一五计划主要建设项目地理分布特点及成因? 东北 1、重工业基础好 2、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3、与苏联等国相邻,便于接受援助 (5)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