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村落主义”中的天下一家、中国一人.doc
“村落主义”中的天下一家、中国一人
【摘 要】《张謇教育文论选注》是教育史,它通过对张謇教育情怀、实践与思想的梳理、解释,呈现了南通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历程,并且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情境和脉络;是教育学,它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彰显出张謇“村落主义”理念的伟大抱负和鲜明特色,也给今天的人们带来有益的启迪;是教育家评传,它采用多种方式对张謇这位伟大教育家进行多视角的解读,让张謇可贵而独特的教育人格在对其文论的选注中站立起来。
【关键词】张謇;教育文论;选注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7-0069-05
“书籍是人类给自己创造的太阳。”[1]这是法国著名学者、散文家蒙田说的。蒙田又说:“我对一切事物都可以自由地表达我的意思。我所表示的,并不是指事物本身是怎么样的,而是指本人的见解如何。”[2]我以为,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解释:书籍是人类创造的太阳,是书籍中所自由表达的思想见解。用这两句十分精彩、深刻的话语来形容《张謇教育文论选注》(以下简称《选注》)的意义、价值是不过分的。
张謇先生的教育文论,恰如给我们创造的太阳。《选注》闪耀着张謇先生教育人生、教育理想的光彩,他真挚而坚忍的教育情怀、务实而有序的兴学实践、宏阔而深邃的教育思想犹如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南通乃至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历程,进而照亮了中华民族的灵魂空间;不仅照亮了过去,照亮着现在,也将照亮未来。
当然,我们不应该忘记该书的编著者沈行恬先生。行恬先生饱含热忱、萦思多年、倾注心血和才华,完成了《选注》这一浩大的工程。在长达十几年的构思、选编、注解过程中,行恬先生完成了自己的一个重要的转化:从一个教师、校长成为优秀的学者、研究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转化也是张謇先生引导他完成的。编著的过程是具体、深入地学习张謇教育思想的过程,是领会、生成的过程,它生动地证明张謇先生“坚苦自立,忠实不欺”的校训,至今都在引领这位当年的师范生的成长。这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张謇教育文论的意义、价值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讨论,都是重大的。由此可见,“创造的太阳”的喻义是十分深刻的。
如果对《选注》的意义、价值做一个概括的话,我以为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选注》是教育史,它通过对张謇教育情怀、实践与思想的梳理、解释,呈现了南通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历程,并且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情境和脉络
《选注》是一幅具有历史纵深感的灿烂画卷。该书近60万字,共选录张謇教育文论245篇,其中“选录注解”145篇,“存目导读”100篇;原文写作或发表时间从1895年7月始至1926年5月止,时间跨度为31年;选文内容丰富,从为当时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起草《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首次较为完整地阐述教育救国理念,“强调了大力兴办学堂,培养储备人才对于立国自强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兴学用人问题提出了借鉴外国经验、择优派员出洋学习、重视任用留学归国人才等主张”(《选注?选录注解》003页),到为南通女师范廿周年、师范附属小学廿周年、甘肃籍毕业生回乡任教(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张謇就为西部地区培养师资了)的演说,提出“今之女教博而繁,然(古之)专而简之,固包罗在博而繁之中”的女教洞见、“小学生犹如苗蘖也,小学校犹如苗圃也”的小学教育精辟隐喻、“生为奏一曲,吾为歌一篇”的师生情谊(《选注?选录注解》387、392、394页),引领我们在历史的长河里穿行。其间,张謇创办各级各类学校、兴办各种文化事业、担任教育会会长,以及与诸多教育名家、地方贤达、政府要员对话、通信……张謇用一个又一个行动描绘了南通教育的发展蓝图,并且化为新式学堂矗立在大地上,领全国教育之先。其实质可谓一部活生生的南通教育史,看得见,摸得着,闪着光。这部教育史的主题是“教育者,万事之母”(《选注?存目导读》424页)。“惟是国所与立,以民为天。民之生存,天于衣食。衣食之原,父教育而母实业”(《选注?选录注解》136页),其核心理念是“教育有始而无卒之事也”“教育有新而无旧之事也”(《选注?选录注解》381页)。
让我们把视野投向当时的中国。那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动荡、猛烈变革的时期,教育正处在重要的历史关头。19世纪后半叶的50年,在中国,封建教育的传统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动摇,自甲午战争遭到重创,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清政府才逐步感到国力衰竭,与教育不兴不无关系。他们开始醒悟了。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文件中首次出现“义务教育”字样;光绪三十二年,为推动地方教育发展,颁布了《强迫教育章程》;1921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发起了新学制改革运动,提出了新学制系统。在这期间,孙中山提出实施普及性的、平等的教育主张,尤其是在《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中,孙中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