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常”“时常”之词化与辨析.doc
“经常”“时常”之词化与辨析
摘 要:“经常”“时常”不是经由句法结构或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未经历短语到词的演变过程,而是在汉语词汇双音化、同义并列构词的类推作用、同义联想等因素驱动下,通过词法途径把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同的单音词并列在一起复合而成,这两个词具有相似的意义、内部结构,但在现代汉语使用中却存在细微差异。
关键词:同义并列 间接虚化 差异辨析
一、引言
“经常”“时常”是现代汉语中比较活跃的一组近义频度副词,是表示情状在时间轴上重复的一对惯常体算子,目前学界对这两个词的认识还仅限于各种词典的释义和说明,至于二者是何时形成的、历经怎样的演变、使用上有无差异等问题少有探讨,因此笔者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以期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二、“经”“时”“常”表频度义的衍生
“经”“时”“常”最初都是名词,并且均为多义词,那么其各义项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衍生关系?表频度义是如何衍生的?我们首先将与研究相关的义项进行梳理。
《说文》曰:经,织从丝也。本义是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如:
(1)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文心雕龙?情采》)
凡织作,经线不动而纬线动,故引申为“恒常义”。《广雅?释诂》:“经,常也。”先秦时期,由于相似性引申出“常道”义,“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如:
(2)昔岁入陈。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政有经矣。(《春秋左氏传?宣公十二年》)
杜预注:经,常也。“政有常则民不恨,故国君无人怨,无人谤。”
副词“经”大约产生于汉代,表示“常常、经常”之义,如:
(3)其语不经见,?|绅者不道。(《史记?卷二八?书第六》)
例(3)为社科院古汉研究室编《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所援引用例,“经,谓常常”这种用法历经魏晋南北朝沿用至元代,如:
(4)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嵇康集?与山巨源绝交书》)
(5)帝乃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其言不经见。(《柳河东集?永州龙兴寺息壤记》)
(6)想必你不经出外,早难道惯曾为旅。(《全元杂剧?杨显之?临江驿潇湘秋夜雨?第四折》)
例(4)李善注:“言常怪足下何从而便得吾之此意也。”例(5)中的“经见”与例(3)同,例(6)中“经”也表示“经常”义,以上(3)――(6)中“经”均用于动词前,表示情况或时间的持续和一贯性。不过“后来副词‘经’只沿用于文言中,在现代汉语里,已演变为复合词‘经常’。”[1](P309)
接下来看“时”的演变:
《说文》曰:时,四时也。段玉裁注:“本春秋冬夏之称。引申之为凡岁月日刻之用。”如:
(7)春夏先,秋冬后,四时之序也。(《庄子?天道》)
(8)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尚书?尧典》)
上两例中“时”是时间名词,例(7)中“时”指“春夏秋冬四季”,例(8)蔡沉集传:“民时,谓耕获之候”,这里的“时”也相当于“季节”。
汉代,“时”发展出“经常、时常”之义,如:
(9)吕禄信郦寄,时与出游猎。过其姑吕??,??大怒曰:“若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史记卷九?本纪第九》)
这种用法一直沿袭至今,如:
(10)请君时忆关外客,行到关西多致书。(《岑参集?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11)时闻洞中泉滴声,良久一滴,清如金石。(《老学庵笔记?卷六》)
(12)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不足为怪。(北大语料库)
例(10)中“时”与“多”对照,表示希望动作行为经常出现,例(11)援引自《汉语大词典》(电子版),句中“时”亦指“时常、经常”。
“常”是“时常”“经常”共同的构词语素,其语义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呢?
《说文》曰:常,下裙也。即本义指古人穿的下衣,其基本义是恒定,固定不变的,如:
(13)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逸周书集训校释五》)
(14)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例(13)“常”指“下裙”。例(14)“言未始有常”,郭象注:“彼此言之,故是非无定。” 句中“常”应为固定不变之义。
至于时间副词“常”的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2](P20),下裙也。释名曰:上曰衣,下曰裳。裳障也,以自障蔽也。……今字裳行而常废矣。从巾尚声,从巾者取其方福也,引申为经常字,市羊切,十部。我们认为“常”表示“经常”是由“固定不变、恒常义”引申而来的。先秦时期,“常”便可用于动词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不断发生,相当于“经常”“常常”,如:
(15)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列子?天端》)
这种用法一直沿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