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通用语+英语”双外语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docVIP

“非通用语+英语”双外语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通用语+英语”双外语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doc

“非通用语+英语”双外语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本文就非通用语种实行“非通用语+英语”双外语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展开讨论,并就该模式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面临的问题等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解决策略,以期抛砖引玉,为国内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尤其是东南亚、南亚语种本科人才的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材料。   关键词:非通用语种;双外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42-02   “非通用语种”的定义可以分为国际和国内两种,国际上关于“非通用语种”的定义,指的是除联合国6种官方语言,如阿拉伯语、俄语、法语、汉语、西班牙语、英语外的所有语种;国内关于“非通用语种”的定义,主要是依据教育部2000年年初发布的《关于申报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的通知》,把阿拉伯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英语等7种外语之外的外语语种,统称为“非通用语种”或“小语种”。   一、实行“非通用语+英语”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英语在东南亚、南亚各国被广泛使用的实际,决定了学生必须同时学好专业语言和英语。   2.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强化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对相关外语人才提出更高要求。除历史因素外,想推动国家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也需要促使相关各国不断加强本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英语教育。相关国家间语言差异较大,各国在开展国际交往,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展经贸、政治、人文等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时,英语充当着共同语言。因此,英语教育成为东南亚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南亚语种专业实行“非通用语+英语”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其全面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交流合作的国际竞争力,拓宽就业口径,缓解就业压力。   二、实行“非通用语+英语”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1.语言迁移理论、三语习得、普遍语法等语言学理论的研究,为东南亚语种实行“非通用语+英语”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理论论证。语言迁移(Language trensfer)理论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的重要研究理论。语言迁移理论中的“正迁移理论”论证了在除母语外,熟练掌握第一门外语之后,将对第二门目标语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三语习得研究为双外语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多语学习者在掌握第一和第二语言后再学习第三语言,表现出一定的认知优势。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如果二语在语言类型上接近三语,会促进三语的习得。乔姆斯基(Chomsky,1965)认为,在人类所有的语言的深层结构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句法规则和语言规律。这些抽象、复杂的语言规则为所有的人类语言所共有,故为普遍语法。普遍语法是通过人类语言习得的特殊能力的作用而发生效益的。在学习了第一外语时掌握的所谓“语言习得的特殊能力”,可能会在学习第二外语时产生放大的效益。从语法普遍性理论来看,学习双外语也是可行的。   2.“非通用语+英语”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相关院校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为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实行提供了参考模型和经验。目前,国内已有部分高校对“非通用语+英语”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按照英语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同,目前国内高校采用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①双外语主辅式:主修非通用语,辅修英语;②双外语+专业倾向:在同时学习非通用语和英语的基础上,学习另外一门经济学或其他大众化专业;③多语种复合式:学生同时学习或分阶段学习3门以上外语,主要是在学习英语和一门非通用语的基础上,学习与此门非通用语有亲属关系的另外一门非通用语。三种模式,又可以按照英语课程是否贯穿大学四年分为:英语断线式培养模式,即英语学习时间仅为1―3年和英语不断线式培养模式,即大学4年均须学习英语。以上各种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探索和经验总结,为东南亚、南亚语种实行“非通用语+英语”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模型参考和经验指导。   三、实行“非通用语+英语”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主要问题分析。①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缺乏语言学习兴趣。②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③课程设置不合理,英语课程设置与非通用语课程设置之间缺乏科学合理的协调。④师资力量薄弱,双外语教学水平有待提高。⑤教材建设不完善,缺乏科学合理、成体系配套的专业教材。   2.对策建议。第一,实行生源遴选机制的招生制度,确保生源质量。非通用语种专业可考虑在高考录取前对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