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省识”看“反训”现象.doc
从“省识”看“反训”现象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夜月魂”一联,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唐诗宋词选读》注“画图省(xǐng)识春风面”为:“从图画上略微认识到她的青春容貌……省识,略识。”(30页,2007年6月版)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2007年3月版)注“省”为“曾经”(则“省识”释为“曾经识得”)。吴先进先生撰写《“省”字注释指误》(《语文学习》2009年7―8期)辩驳,力主“省识”应释为“认识”,而宋桂奇老师发表《“省”及“省识”再辨》(《语文学习》2011年第1期),提出不同看法。笔者以为,对此仍有再商榷的必要。
“画图”一语,典出葛洪《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上按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而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又,“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必修3课本38页注释)。如此,若将“省识”释作“曾经认识”,则“画图省识春风面”之意便是“从图画上认识到王昭君的美貌”,而这显然与典故所述事实不符!与语境不合!
宋老师还认为:“画图省识春风面”之“省识”,绝不是同义复词、“认识”之义……但必须指出的是,“省”释作“简,少”时,读音是shěng而非xǐng,苏教版教材在注音上明显有误!
笔者以为,“画图省识春风面”之“省识”,虽非“曾经认识”义,但宋老师的“省”读为(shěng),“简,少”义也是隔靴搔痒、较为别扭,与诗的语境不合。其实,“省(xǐng)识”应是古汉语中的反训现象,释为“不曾认识”,如此理解,我们所遇到的一切疑惑,则可迎刃而解。
反训,训诂学术语,用反义词解释词义。最早提出“反训”的是晋代郭璞,其《尔雅?释故下》“治、肆、古,故也,肆、故,今也”条下注云:“肆既为故,又为今,今亦为故,故亦为今,此义相反而兼通者。”又于同篇“徂、在,存也”条下注云:“以徂为存,犹以乱为治,以曩为故,以故为今。此皆诂训义有反覆旁通,美恶不嫌同名。”清代是训诂学的黄金时代,王念孙《广雅疏证》云:“敛为欲,而又为与;乞、丐为求,而又为与;贷为借,而又为与;禀为受,而又为与:义有相反而实相因者,皆此类也。”又云:“凡一字两训而反复旁通者,若乱之为治,故之为今,扰为为安,臭之为香,可不悉数。”(《尔雅疏证》卷三下)他明确反训在古代汉语中是普遍存在,“不可悉数”的。清代学者刘淇,把“反训”作为一种主要的训诂手段加以肯定和运用:“其训释之立反六:曰正训,曰反训,曰通训,曰借训,曰互训,曰转训。正训如‘仁者人也’是也;反训如‘故’训‘今’是也……”(《助字辩略?自序》)
总之,“反训”是一客观存在,而又常被忽视的语言现象。如果能够真正了解它,对我们阅读古籍将大有裨益。
在古诗文中,我们也频频遇到“反训”现象,只是我们不在意而已。诸如:“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忍”训为“不忍、怎忍”;“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韩愈《祭十二郎文》)“可”训为“不可、怎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孤馆闭春寒”(秦观《踏莎行》)“可堪”训为“不堪、怎堪”;“可堪”训为“不堪、怎堪”;“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无题》)“可”训为“不可、怎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声声慢》)“知”训为“不知、怎知”;“敢以烦执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敢”训为“不敢、怎敢、岂敢”;“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无题》)“忍”训为“不忍、怎忍”。“致仕”训为“去仕”(辞官回乡)。
而在现代汉语中,此种现象并非罕见,仍不时能够见到,我们随时都能找到反训的影子,最为典型、现在最常用的莫过于“救火”“失火”“养病”等诸词,其实,“救火”实为“灭火”,“失火”实际义为“得火”,“养病”实际义为“祛病”。而北方方言中的“老闺女”“老儿子”“老妹子”中的“老”,也并非指排行大、年岁大,恰恰相反,它们是指排行最小、年岁小。“大家”一可指众人,又可指精英:“大家”者,权威也,泰斗也。“众庶”和“精英”同为一词,也属“反训”无疑。其他如:
①“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即“中国队大胜美国队”。②“一屁股坐上去”,即“一屁股坐下去”。??③“谁??人出此计策”,即“谁人进此计策”。④“纠错功能”,也即“纠正功能”。⑤最先的提法“减瘦”,现在变成了“减肥”。⑥“苦为人梯作伯乐”,即“甘为人梯作伯乐”。
因此,“画图省识春风面”,也并非两老师所认为的那样,其大意应该是,“(因宫女太多)汉元帝(为了省去亲自寻找的麻烦)仅仅想从画工毛延寿的图画上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系统动力学》全套教学课件(共15章完整版).pptx
- 数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必修一导学案与练习全册.pdf VIP
- [兴安盟]2024年内蒙古兴安盟盟直事业单位引进人才35人 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答案详解.doc
- 律师业务档案卷宗封面格式——司律通字(1991)153号.docx
- 2024年新改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精编版) .pdf
- YDT 2319-2020数据设备用网络机柜.pdf
- 2025年《可爱的中国》新疆地方教材(小学版)教案范文.docx VIP
- 《星巴克的中国市场营销策略分析的调查报告》3100字.pdf VIP
-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开题报告.docx VIP
- 施工图说明模板及样图-建筑.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