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儒家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价值.docVIP

古代儒家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儒家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价值.doc

古代儒家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价值   【摘要】“和谐”思想,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它贯穿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始终,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和谐思想十分丰富,尤其是作为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处处贯穿着“广大和谐”的基本精?r,其人人和谐、天人和一、身心和谐思想丰富深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和谐思想 和谐社会 中国梦   一、儒家和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在先秦时代开始了其漫长的理论研究生涯,先秦时代作为中华文明极度繁荣时期,诞生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和理论。孔子生活于春秋末期,在这一阶段,生产关系变革,社会动荡,上层建筑逐渐土崩瓦解,在连续征战和政权更迭的状态下儒家和谐思想逐渐产生。以孔、孟、荀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儒家学者们即继承了先进传统文化,又将儒家和谐思想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传统农耕经济带来的影响   儒家的“和”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经典的儒家思想乃是从西周“以德慎罚”的文化背景中孕育而生。由于传统的农耕经济的逐渐推行,使得当时的百姓们愈加寻求稳定安逸、和谐同乐的生活方式,以致社会人口流动降低,但也正是因为这样趋于稳定的生活状态,更促使了百姓们产生反对战争的民族意识和寻求平静的生活期望,以此为华夏儿女较为保守但极具包容性的文化品格和民族特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能力较低,以当时的国力、物力和人力,规模也无法再继续扩大,百姓的知识水平和生产技术都极为有限,在火山爆发、地震和洪水等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因此只能寄希望于祈福,渴望风调雨顺、渴望安定团结。长久以来对稳定和谐的寻求逐渐形成了百姓的中庸之道,而这种万事求稳的思考方式也渐渐根深蒂固。在春秋时期之前,国家掌管着土地的所有权,普通百姓是不可以进行自由交易的,推动耕地经济的主要途径就是集体劳作。而随着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进步,公田私田交织而作的景象日趋形成,儒家和谐的文化思想也随之成型,而中华民族本就特有的脚踏实地、扎实肯干的优秀品质和实施稳中求成的中庸之道对于农耕经济的发展更是大有裨益。   2、宗法等级制度相继崩溃瓦解   西周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同时宗法封建等级制在依靠亲缘关系与道德伦理约束的基础上,更加仰仗于权势,此时,分封制做了很大贡献,“分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因此,最高集权的经济与权力逐渐分散,王朝日渐落寞。礼乐作为宗法封建等级制的成果,随着宗法封建等级制的不断衰退、瓦解直到礼崩乐坏,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真正结束和另一社会制度的新的开端,以孔子等人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者承担起总结历史、反思历史的重要使命,使“礼”成为先秦儒家和谐思想的首要内容之一。   3、百花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现状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宗法封建制度崩溃过程中产生的全新人群被称为士大夫,他们人格独立,思想开放,成为当时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较为积极的分子,诸子百家多数是从这部分人群中产生的。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这些思想活跃的群体在关于政治方面提出了个性的见解,使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也为儒家和谐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础。孔子认为比礼乐仪式背比表面仪式上更为具有价值的理论,即“道”,“儒”应当追求礼乐中的“道”,以构建新的社会制度。儒家和谐思想就蕴含在“道”之中,鉴于春秋末期的连年征战,百姓生活饥寒交迫,再加之宗法等级制度瓦解、礼崩乐坏与社会思潮的全方位化发展,先秦儒家学者们更畅想创造一个富强、安定、美好、和谐的大一统天下,希望通过和谐稳固的、理想化的社会建设,逐步消除困苦和贫富差距,更着重表示“和为贵”,因此可以判定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是在百家争鸣的文化状态下形成发展起来的。   二、儒家“和谐”的基本含义   1.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   “天人合一”思想反复强调人对自然界的强大作用,认为人类应当顺应自然、不违背天意,反对恶意破坏自然和片面利用自然。这一思想肯定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天人合一”思想,儒家提出了诸多主张,孔子提倡“推己及人”、“成物成己”。《中庸》中曾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