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VIP

江西省吉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水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2016.9.17 第I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1.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2.《文献通考卷二十四·国用考二》说:“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不相知。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这说明宋代制度的弊端是 A.宰相专权?????B.强干弱枝?????C.地方困弱?????D.过度分权 3.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规定:士人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推荐,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士人定期赴试。这从侧面体现了科举取士 A.为了加强专制需要????????B.仍受门阀制度影响 C.认可才能的唯一性????????D.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4.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 A.科举制度不断成熟??????????B.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C.小农经济相对发达???????????D.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5.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大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据此可知,占代希腊 A.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B.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C.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丁城邦 D.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 6.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7.1834年,英国两艘军舰仅受轻伤就轻易闯过虎门,威逼广州。为加强虎门要塞,这年底,道光帝任命关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吸取1834年的教训,历时5年,修建了“三重门”的防御体系。……战前,多次操练演习。材料表明 A.面对挑衅,清政府是有所准备的 B.清政府本质上是腐朽卖国的 C.清朝备战工作在知己知彼的状态下展开 D.清朝的备战无法应对工业化的西方军队 8.《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D.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9.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10.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11.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普通民众根本没有人关心甲午中日战争 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 12.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从1909年起,美国将庚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