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战国秦汉之际法制建设的互动研究.docVIP

经济发展与战国秦汉之际法制建设的互动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济发展与战国秦汉之际法制建设的互动研究

经济发展与战国秦汉之际法制建设的互动研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又影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这条理论在战国秦汉之际的简牍资料中再一次被证明是正确的。战国秦汉之际是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发展的一个转型期,国家授田制度取代了西周春秋以来的井田制度,并且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工商食官”格局彻底被打破,商人阶层开始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阶层登上了历史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上的统一加速了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建设,反过来,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巩固也加速了经济上的中央集权,具体表现就是一系列经济法规的制定和颁布。 农业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尤为重视,立法方面也加快了步伐。银雀山汉简有《田法》,睡虎地秦简有《田律》、《仓律》、《户律》、《傅律》,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也有《田律》、《户律》、《傅律》等等,这些法律基本上一脉相承,从土地分配、农田管理、农作物的收获与储存,到劳动力管理、租税征收、粮食加工等,进行规范指导。睡虎地秦简及里耶秦简的记载表明,战国末期秦国各级政府直接经营着大量的农田,简牍与玺印中亦称之为“公田”,主管官吏即以此命名,有“左公田”、“右公田”之称,还有大量的“田官”。里耶秦简:“廿六年三月壬午朔癸卯,左公田丁敢言之:佐州里烦故为公田吏,徙属。”陈伟等曰:“左公田,管理公田的官吏。《秦汉魏晋南北朝官印征存》为右公田印。”在公田上劳作的人群,主要是刑徒和奴隶。法律规定,根据劳作者的劳动量在农作季节适当增加他们的口粮,到农闲季节则取消这一部分口粮。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仓律》:“隶臣田者,以二月月稟二石半石,到九月尽而止其半石。” 劳动者根据身高或年龄分别编入全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簿籍,统计的时间与户籍统计时间相吻合,法律上称之为傅籍制度,国家为此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傅律》来进行规范。睡虎地秦简《秦律杂抄·傅律》曰:“匿敖童,及占 (癃)不审,典、老赎耐。百姓不当老,至老时不用请,敢为酢(诈)伪者,赀二甲;典、老弗告,赀各一甲;伍人,户一盾,皆 (迁)之。”这夅虎地秦简中仅存的一条《傅律》,它说的主要是关于傅籍制度中弄虚作假的惩罚措施。关于秦代傅籍制度具体操作的记载,可从《秦律十八种·仓律》中得到一些内容。《仓律》说:“小隶臣妾以八月傅为大隶臣妾,以十月益食。”“隶臣、城旦高不盈六尺五寸,隶妾、舂高不盈六尺二寸,皆为小;高五尺二寸,皆作之。”这就是说男刑徒身高在六尺五寸、女刑徒身高在六尺二寸以上,都属于成人,服全役,属于“大”;五尺二寸以下,完全免除徭役,属于“小”;而身高在五尺二寸以上、六尺二寸以下,服半役,称为“小可使者”。秦简整理小组注:“大,成年,如《管子·海王》和居延汉简均称成年男女为大男、大女。”刑徒的傅籍年龄当与庶人相似,庶人傅籍之后称为“士伍”。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内史杂》:“除佐必当壮以上,毋除士五(伍)新傅。”新傅籍的士伍经验不足,因此选任官吏时这类人被排除在外。简牍中关于汉代傅籍的记载则要丰富得多。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傅律》的记载表明,汉初傅籍制度是有等级性的,不同爵位者的傅籍年龄与免老年龄是不一样的,爵位越高,则傅籍年龄越高,免老年龄越低;爵位越低,则傅籍年龄越低,免老年龄则越高。 国营农业生产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国家有专门的农业技术人员,他们负责总结研究各地农业生产发展状况,然后把这些技术以口头或以书面形式传达给基层劳动者。睡虎地秦简《仓律》“:种:稻、麻亩用二斗大半斗,禾、麦亩一斗,黍、荅亩大半斗,叔(菽)亩半斗。利田畴,其有不尽此数者,可殹(也)。其有本者,称议种之。”这是一条关于农田播种量的规定,规定了不同农作物的每亩播种数量。同时,还补充说,可以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播种量。这属农业技术法规的范畴。我们相信,秦汉简牍中一定还存在不少类似的律令,只是尚未见到而已。《周礼》中提到一个国家机构叫“司稼”,它的职能就是负责调查研究全国各地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并把成熟的经验推广到各地。尽管《周礼》一书的成书年代存在争议,但司稼的这项职能在战国时期的国家机构中无疑是存在的,不过它的实际存在形式因国家情况不同而名称各异罢了。 传世文献中的《月令》类记载就属于这方面的内容。《吕氏春秋·季冬纪·季冬》说:“天子乃与卿大夫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孟春》篇又说“:王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孟春》篇王布农事的各项措施,就是《季冬》篇天子与卿大夫所讨论的国典时令的具体内容。国家有关部门在对来年农业生产的安排讨论明白之后,就以法律的形式颁布到地方去。睡虎地秦简《仓律》中关于播种的规定也属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