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寻访大理“栽秧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寻访大理“栽秧会”

谈寻访大理“栽秧会”   在祖国的最西南端,有一个山势雄伟、风光秀丽的地方--云南大理。   我此行的目标是大理白族“栽秧会”,尽管在去之前查足了相关资料,但西南遥远而神秘,民族节日众多,白族的“栽秧会”始终无法在我脑海中具体起来。云之南的大理是什么样子?“栽秧会”是怎么一回事?白族,这个云南十五种少数民族之一的民族,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在我的行程中,关于白族“栽秧会”的幻想成为我惟一的旅伴,陪我翻山越岭,最后落在大理古城五月温柔的夜色中。   夜晚搁浅了我的期盼。古城中宽阔的溪流穿街而过,满街大红灯笼高高挂。站在溪水边,我蹲下身,用手抓了一把水,水流清澈无比,带来微凉的触感,水珠穿过手指,落回溪里,在夜色中溅起细碎的涟漪;顺着水流的方向往下看,望不到尽头,溪两边的红灯笼下,时尚的男女们聚集在一起,喝酒、聊天,消遣时光……而这一切,都很难与白族的“栽秧会”联系在一起。   我只有等待,盼望斗转星移。   在古城热闹的夜晚,我整晚都不想入睡,那些想像,无比活跃地在脑海里显现了一整夜。   有文字说,大理城,简称榆城,又名紫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古代人们的印象中,云南就是个充军流放的蛮荒之地,是边地。这里“早穿棉衣午穿纱”的气候特点和高海拔的地形,使云南成为最适宜烟草生产的地方,而近几年云南还成了东南亚毒品外流的主要通道,成了全国艾滋病最多的地方。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那些关于白族、三道茶、大象满街走、毒品摆着卖的传闻都让人们联想到云南。因此,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云南是什么样,说起云南来像是远到天边,或者以为云南人还扎着包头骑着大象呢。   有文字说,白族绝大部分居住在云南省,主要居住地区位于云贵高原的西北角,为横断山脉的南端。80%以上的白族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于昆明、元江、南华、丽江、保山等地。   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火”,汉语意为“白人”;元明时称为“白人”或“僰人”,明清以后,汉语称为“民家”。历史上白族人民曾借用汉字标记白语,此即“白文”,俗称“汉字白读”。   历史上那些真诚的、虚伪的、善良的、邪恶的、荣耀的、耻辱的,哪些是曾属于大理的呢?   尽管云南在历史上的积淀不厚,尽管云南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不深,但丝毫不影响云南大理周城成为云南古老的一个小镇,同时也是历史蕰涵厚重的一个地方。尽管有一些文字记载,但答案并不是我惟一想要寻找的,想像力还在飞翔。如果顺利,我将在天亮后的游走中获知更多。   清晨六点,古城还浅睡在它最后一段晨梦里,我已准备好出发,我忘了这个时候,近郊班车还没有开。   七点半,终于上路了。大理的朋友社吉帮我找到了一辆摩托车,车的主人是周城的“赤脚医生”,他出诊以后刚好返回。摩托车沿着洱海边的公路疾驶,晨雾在我身旁迅速地消失,洱海也渐渐明亮起来,开始舒展它美丽的面容。   有一副对联这样描绘大理: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横批为“风花雪月”。251平方千米的洱海,风光秀丽,每到月夜,水色如天,月光似水。洱海月,便是大理最负盛名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一路饱览着洱海的胜景,我的思绪随着车轮快速飞转。   刚到村口,我就听到:   “五月农事紧又紧,   男女老少忙田头,   唱起曲子栽下秧,   到时好收成。”   一阵阵的歌声从村子里飞出,这是一首歌唱五月农忙栽秧的白族民歌。每年五月是水稻栽种的好季节,这时候白族地区的每个村庄都要举行一个别开生面、妙趣横生的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娱乐活动,它不仅推动农事按节令完成,而且使水稻栽插劳动充满意想不到的节日气氛。群众把这种活动叫“栽秧会”。   昨晚刚下过雨,村里的道路泥泞不堪,人们踩着稀泥“叽呱”、“叽呱”地走出走进,一派繁忙景象。很幸运,摩托车师傅成了我的向导,他向我介绍,“栽秧会”是由几十户人家或村寨的人自愿组织起来,以换工的方式进行集体栽插,并经协商,推选一名懂农事、富有一定农业知识、栽插本事大、享有威望,而且又善于说唱的男子来当“子刮”,也就是“秧官”。走过一个小巷的交叉口,一群身穿白色或淡蓝色右衽大襟衣服、外着红色或黑色丝绒坎肩的白族妇女,从我们面前走过。旁边一个宽敞的院子里,摆满了桌子碗筷,炉灶上大大小小的炖桶里,煮着各种香喷喷的肉。满头大汗的厨师正在忙碌,帮忙的人们也在不停地来回奔走着,这时一位白族大娘唱着歌朝我走过来:   “一张桌子四四方,   八大碗菜摆中央,   八双筷子摆四边,   八人坐四方。   举起筷子拈菜吃,   主人我来谢大家,   说说笑笑莫忘记,   请动筷品尝。”   她们这是在为那些下田劳动的人们准备饭菜。我的向导“赤脚医生”用白话向她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