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课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动物学 内容提要   本书是在《普通动物学》 第二版的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的。第三版共分24章,在编排、内容及插图等进行了全面修改和补充。如删除“脊椎动物躯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代表动物专论、“脊椎动物身体结构和功能综述”,以减少重复,专设一章“脊索动物的起源与进化”,便于学习和接受;“动物进化概述”改为“动物进化基本原理”,特别介绍在细胞、分子水平渗入动物进化的研究而取得的成果,使学生接触现代动物学理论的研究热点和方法;在有关章节加强保护生物学知识。   本书可作为综合大学动物学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师范院校及有关专业人员参考。 第三版前言   本教材第一版是根据1977年10月在成都召开的生物学教材会议讨论修改的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动物学》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初稿完成之后,于1978年3月受教育部委托,召开编写单位及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的代表会,对初稿进行了审查和修改,认为基本上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于1978年5月作为 绪论 第一节 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   自然界的物质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前者具有新陈代谢、自我复制繁殖、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生命现象。因此,生物世界也称生命世界(Vivicum)。生物的种类繁多,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目前已鉴定的约200万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发现的种还会逐年增加,有人(R.C.Brusca等,1990)估计,约有2000万~5000万种有待发现和命名。为了研究、利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人们将其分门别类系统整理,分为若干不同的界(Kingdom)。   é,1735)以生物能否运动为标准明确提出动物界(Animália)和植物界(Plantae)的两界系统,这一系统直至本世纪50年代仍为多数教材所采用。显微镜广泛使用后,发现许多单细胞生物兼有动物和植物的特性(如眼虫等),这种中间类型的生物是进化的证据,却是分类的难题,因而霍格(J.Hogg,1860)和赫克尔(E.H.Haeckel,1866)将原生生物(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另立为界,提出原生生物界(Protista)、植物界、动物界的三界系统,这一观点直到本世纪60年代才开始流行,并被一些教科书采用。   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使生物学家有可能揭示细菌、蓝藻细胞的细微结构,并发现与其他生物有显著的不同,于是提出原核生物(Prokaryote)和真核生物(Eukaryote)的概念。考柏兰(H.F.Copeland,1938)将原核生物另立为一界,提出了四界系统,即原核生物界(Monera)、原始有核界(Protoctista)(包括单胞藻、简单的多细胞藻类、粘菌、真菌和原生动物)、后生植物界(Metaphyta)和后生动物界(Metazoa)。随着电镜技术的完善和广泛应用以及生化知识的积累,将原核生物立为一界的见解,获得了普遍的接受,成为现代生物系统分类的基础。1969年惠特克(R.H.Whittaker)又根据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及营养方式提出了五界系统,他将真菌从植物界中分出另立为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Fungi)、植物界和动物界。这一系统逐渐被广泛采用,直到90年代有些教材仍在沿用(绪图—1,2,3)。   生命的进化历史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最初的生命是非细胞形态的,即非细胞阶段。从非细胞到细胞是生物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初期的细胞是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细菌、蓝藻),从原核到真核是生物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从单细胞真核生物到多细胞真核生物是生物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五界系统反映了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和多细胞生物阶段的三个分支,即原核生物代表了细胞的初级阶段,进化到原生生物代表了真核生物的单细胞阶段(细胞结构的高级阶段),再进化到真核多细胞阶段,即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植物、真菌和动物代表了进化的三个方向,即自养、腐生和异养。   五界系统没有反映出非细胞生物阶段。我国著名昆虫学家陈世骧(1979)提出3个总界六界系统,即非细胞总界(包括病毒界),原核总界(包括细菌界和蓝藻界),真核总界(包括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绪表—1)。有些学者认为不必成立原生生物界,把藻类和原生动物分别划归植物界和动物界,成为比较紧凑的四界系统。另一些学者主张扩大原生生物界,把真菌划归在内成为另一种四界系统。由于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生物,究竟是原始类型还是次生类型仍无定论,因此,将病毒列为最初生命类型的一界的观点,学者们尚有争议。   近年还有学者提出与上述六界不同的六界系统(如R.C.Brusca等,1990),将古细菌另立为界,即原核生物界、古细菌界(Archaebacteria,也有译为原细菌,包括厌氧产甲烷细菌等)、原生生物界、真菌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