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精读精思精写.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提倡精读精思精写.doc

提倡精读精思精写   有两个成语,一个是“去粗取精”,一个是“精益求精”,指的是什么事物、什么行为都要追求精细、精致和精美。文化也如此,文学尤如此。无论是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还是增强阅读鉴赏能力,还是提高文学写作水平,都应当求精。下面,我想谈谈精读、精思与精写三个问题。   一.精读   今天,习惯于阅读和喜欢阅读的人很多,而且越来越多。下至中小学生,上至从事各行各业的成年人,特别是有广泛阅读兴趣和立志于写作的人,都越来越多。这是大好事,值得提倡。但是追求精读、达到精读的人并不多,停留在粗读、泛读的人却不少,这需要我们警惕。   粗读、泛读表现为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首诗的大体内容,大概意思,或基本的故事情节,粗略的一些章节。这当然也是有益处的,但是益处不大,只有精读才会收到大益。   什么是精读?至少有三个标志:   1.频读。即对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一首好诗多读几遍。   2.返读。即对已经读过的东西,过些时候有了新认识,不妨回过头来再读一读其中的章节、语句,从而识别其中的优点或不足。   3.细读。真正的精读离不开细读,细读就是逐字逐句地读,体会出那些语言的妙处,和那些语言具备的特殊能量。   经典性的作品,其中的一字、一词、一句,甚而一个标点,都可能有非凡之处。如韩愈诗句中的“云横秦岭家何在”,和毛泽东诗句中的“云横九派浮黄鹤”,其中的那个“横”字何等非凡!换成“云飘”、“云飞”、“云动”就逊色多了。   古今中外作品中的某些句子,为什么能够成为名句、名言?因为它至少有两个优点:一,有深意;二,有辞采。如果将那样的句子当成一般性的句子来看,草草地读,就会损耗应有的阅读价值。   逐字逐句地读,是精读的起步。   二.精思   读而不思,只能叫愚读、盲读,必须读而能思并且形成精思才成。   什么叫精思?不必去讲很多的空道理,我这里只举一个特殊的例子,即学会读“书缝”。   缝即缝隙。什么叫书缝?以书籍、诗文为例,所指有三:   1.文字背后的意思;   2.文字中故意省略的话;   3.文字中用字颇少、貌似轻描淡写但值得深读的语句。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借用“狂人”的话说,他读了很多史书之后什么也没弄明白,越读越糊涂,最后只是从近于空白的字缝中发现了两个无比重要的字:“吃人”。我看这两个字重千钧,几乎把中国封建社会的礼教本质说透了。偏偏善于读书缝的人太少了,故而只能当书呆子或愚人。   我们读陶渊明的诗,最欣赏的是他的飘逸,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但是别忘了他诗中尚有“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或“方宅十余亩,草堂八九间”等句,说明他的飘逸是以足够的经济基础为前提的。待到他官、财皆失时,写出的则是“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意思是饿到不知怎么办的地步。那样的诗句在陶氏诗中极少,故称书缝。读读那样的书缝,也等于读懂了他诗集中的一大半文字。   《三国演义》涉及的有姓名或有其它称谓的大小人物1100个,人们读了之后大多忘记了,只记下了少许的一些人。忘记也就忘记了,很正常。然而把本该产生很深印象的事淡忘了,或读之草草,也是一种阅读损失。读者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莫过于诸葛亮,因为他参与和制造的事件太多了。但是我对作品中的几句貌似信口之语却格外看重,也格外动情。如诸葛亮死前为了退兵,要求将士在他死时不许发丧,免得惊扰敌人。他死后退兵时,《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句话:“兵到剑阁之处(蜀国地面),全军无不痛哭。”请注意“全军无不痛哭”那句话,短短数语就足以说明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否则哭他的人不会是“全军”。他的遗体送回成都(首都)时,连平日里没有心肝的国君刘禅(阿斗)也“晕厥在龙床上”。连身为国母兼女人的吴太后,也失声大哭。我认为上述的简单数语,抵得上对诸葛亮洋洋万言的形象描写。   这就叫“书缝”,从那样的书缝中读一点貌似闲笔的文字大有益处。   《红楼梦》中的元春省亲,是在一大套礼仪规定和一大群太监的监督下进行的。见到她久久想念的亲弟弟贾宝玉时,鉴于对礼教的遵从只说了一句话(四个字)“又长高了”,随之元春“泪如雨下”,将太多太多的语言和感情省略成几个字,近于书缝,而那样的书缝却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善于读那样的省略之语,也是一种不低的阅读品位。   有的书或一诗一文,写得密密麻麻,毫无缝隙,这只能叫琐碎或直白;有的则写得玄虚空洞,缝隙之大近于空白,也是文弊。必须给文字留有适当的缝隙,而阅读的人又能联想很多,这都是为文之道。   当年蒋介石的忠奴戴笠死了,很多人写了挽联,大都颇多谀词。必须承认,戴笠在抗日、清除汉奸的事上是有一定功劳的,但在杀害进步人士和革命烈士的事上也罪恶深重。在写他的挽联时,章士钊先生既不愿意受到蒋介石的迫害,也不愿意与共产党结怨,于是把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