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三维“立交桥” 促进知识融会贯通.docVIP

搭建三维“立交桥” 促进知识融会贯通.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搭建三维“立交桥” 促进知识融会贯通.doc

搭建三维“立交桥” 促进知识融会贯通   【关键词】立交桥 交流 互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92-02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政涛在《教育的灵魂在哪里》中说道: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看到灵魂。这一理念与新课程的理念是吻合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反对“塞知识”。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搭建互动三维“立交桥”,才能促进知识融会贯通。   【课堂片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0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想想做做第4题:   在解答“用16个小正方形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这一题的过程中,学生想出了如下几种方法:   这时,又有学生想出了“空心”的一种:   教师当场肯定了学生的这一种拼法。   【教师交流】课后,教师们针对这一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教师1:这肯定不对,既然是“拼”,就必须是实心的。   教师2:我认为这一种也是“拼”,只是拼成了空心的。   教师3:哦,照你这么说,那做这样的题就没有方法可循了。(找来了五年级上册的教材)   像这种题目,如果要拼出空心的,那就很多了,还有什么方法可循呢?而这一题,考查的知识点就是看48是哪两个数相乘,就拼成几排,每排几个。   教师4:那一种是“围”,不是“拼”。   那么,什么是“拼”,什么是“围”?教师们立即查询了它们的含义(拼:连合,凑合。围:环绕,四周拦挡起来)。   看来,严格意义上,“拼”是要“实心”的,而“空心”的长方形是“围”成的。那么,在课堂上,学生有了这种“围”的方法,教师在第一时间内应该如何处理呢?教师们的观点也不一致:观点1:直接跟学生说这种方法不对,是“围”,不是“拼”;我们只研究“拼”成实心的方法。观点2:直接挡回去不妥,就说这种方法很好,但这里指“拼长方形”,我们现在就研究这一种,以后再找时间研究“空心”的。观点3:既然孩子出现了这种思想,那么就应该因势利导,让其继续深入研究。   显然,第三种观点比较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继续研究“围”的方法,是不是就如上面教师3所说的“无方法可循”了呢?其实,仔细想想,“围”也有“围的方法”。于是,教师们开展了课堂的“再实践”。   【课堂再实践】课堂中,放开手让学生去探索,学生得出了如下“围的方法”:   【分析】上述中,从课堂小片段到教师交流再到课堂实践,教师将课中的疑惑带到课后讨论再进行课堂实践,形成了我们平日教学中的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三维“立交桥”。   一、“课堂研究”――学生的发现之旅   在课中,学生想出了多种拼法。在多种拼法的基础上,一个孩子想出了“空心”的拼法。这种打破常规的“发现”让同伴和教师感到惊讶。那么,这种方法可不可以呢?学生渴望知道,但教师“没把握”。所幸的是,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直接的否定,而是将这个疑惑带到了办公室与同事们一起探讨。   二、“办公室讨论”――教师的研究之旅   办公室是教师办公的场所,更是观点碰撞、智慧迸发的场所。“真理穿了衣裳,觉得事实太拘束了。在想象中,她却转动得很舒畅。”在休息中,在闲聊中,教师们带来了真实的一线资料,进行了自由式争论,而这种争论往往来得最直接、最实用,直接引导教师的行为。你瞧,教师们有的认为这是“围”,有的认为这是空心的“拼”,争论得不可开交。继而,他们查阅资料,统一意见,同时又在争执中落实下一步的课堂行为。   三、“课堂再研究”――师生的智慧之旅   在“二次学习”中,果然,学生们发现了多样的“空心”围法,而且,这样的“空心”围法也是有规律有方法可循的。从中,教师、学生的智慧同长,而这智慧来源于对“第一次学习”的困惑,来源于对课后的思索。教师、学生、文本,构成了这川流不息的“立体桥”,三者,既互相独立,又“磁性共处”,奏出现代教育和谐发展的篇章。   肖川所认为的“完美教学”是“完美的教学必定有两个不可或缺的要件,那就是深刻与真诚。所谓‘深刻’,意味着能够给予学生匠心独运、别有洞天之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能够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而所谓‘真诚’,意味着师生之间坦诚率直,彼此都尽情地表露瞬间的感情和态度,所表达的一切都是从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切肤之感,没有矫揉造作、故作姿态,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奈与空洞,有着自然、真切与和谐之美”。在这真实的教学互动中,呈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坦诚、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率直,带来了教育的深刻与真诚,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完美教学吗?   (责编 黎雪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