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活数学贵在尊重.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活数学贵在尊重.doc

教活数学贵在尊重   摘 要:尊重学生,是学生喜欢学习的一个前提,数学课堂要想生动活泼,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只有营造尊重、理解、宽容而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尊重;自主;平均数;创新思维   一、背景   尊重学生的情感――喜欢学习的前提。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因此,“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应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前提”,充分利用课例中潜在的学习资源,精心设计学习环节,做到尊重学生的特长,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让每个人都能在课堂学习中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渐成为学习中自觉主动的参与者。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互相尊重、理解、宽容而和谐的学习氛围,用你真诚亲切的微笑,热情洋溢的语言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下面就以本人的教学经历为例:   情景一:   在教学“平均数”这堂课的深入研究部分中,我出示了本班学生一个小组同学的身高,如下表所示: 单位:厘米   学生编号 1 2 3 4 5 6   第一组 132 134 130 137 136 135   我先让学生估计这一小组的平均身高,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了估计,他们都说的头头是道,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来验证估算的结果。学生们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计算,纷纷举起了手――   生1说:我使用最原始的方法,把所有的数加起来,算出总数并除以人数6算出134厘米。(大多数同学表示赞同。)   我对他的评价是:你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方法,不错!其他同学仔细观察这些数据,想想还有别的方法吗?(在这句话的引导下,又多了一些犹犹豫豫刚才不敢举手的人 ,于是出现了更多新鲜的方法。)   生2说:我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算出来的, 把137的3给130,把136的2给132两个,把135的1个给133都变成了134。(其他学生听了都很佩服。)   生3说:老师,我发现这些数都是130多的,所以先把每个数的个位相加,在除以6,然后加上130,也是134。(这种方法相对于这些数据更加简便了,教师激动地把生3 的方法概括为用找基本数的方法,此时的课堂又掀起一阵高潮。)   情景二:   在“平均数”的拓展应用部分,我出示:少儿歌曲大赛的一位小歌手得分情况,请学生帮他算算最后得分。   评委 1 2 3 4 5 6   得分 84 70 88 94 82 86   学生们开始得出了以下一些方法――   生1:最后得分(84+70+88+94+82+86)÷6=84(分)。(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生2:用找基数的方法,70+(14+18+24+12+86)÷6=84(分)(学生也都能够理解。)   生3:我也是用找基数的方法,但找的基数不一样,80+(4+8+14+2+6-10)÷6=84(分)(有学生表示质疑:为什么要减10?生3补充:因为70比80少10)   这么三种方法后,课堂上便似乎没有人举手了,于是我再次尝试启发:你可以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想想这个平均成绩还能怎么算?   于是,便又一只不自信的小手举了起来说:老师,我认为可以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最后得分(84+88+82+86)÷4=85(分),这样才公平、合理。   随即教师问道: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你有没有在哪里见过?(其他学生也又有所悟:是啊,在奥运会、电视比赛等看到过。)为了使比赛更公平,通常在比赛中采用这种方法。   二、反思与讨论   上诉案例中的两个小环节是本堂课的两个精彩的小意外,更是让本堂课活起来的典型环节,当然两个精彩的小意外的出现,更是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基于对新课程的粗浅理解,本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从设计意图起,尊重学生。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更应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意义和作用上的理解。如在本节课中,重点并不单单是掌握平均数的求法,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更应加强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因为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所以本节课该让学生明白平均数是怎么产生的,它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并且求平均数的方法也不拘泥于“总数÷总份数=平均数”,更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引导学生探索出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方法。   (二)在创设情境上,尊重学生。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我们会对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