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学课堂中“美知相促”之我见.doc
数学课堂中“美知相促”之我见
[摘 要]数学集多种理性美于一体。教师教学中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身心特点,紧扣教学重、难点,适时、适度地展示数学的美,让学生不断增强自我主体意识,形成“美知相促”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美 知 相促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1-024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集简洁、对称、和谐、奇异等多种理性美于一体。在数学课堂中,学生若能领略数学的美,不仅能不断增强自我主体意识,产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而且有利于不断构建、完善自身的数学认知结构,真正实现数学素质教育“教作用于学,师作用于生,美作用于知,知作用于美”的目标。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体现“美知相促”的教学思想呢?
一、美景开路,求知相随
儿童一旦产生了求知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就无需做意志的努力,而受情绪的支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求知的心理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如在某种情况下,单调重复的教学活动和过易、过难或过量的作业及教师无意的训斥、苛求等,都会抑制、挫伤学生的求知心理。
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不断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力求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形象性,激发学生的认知动机,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认知活动。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的导入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有步骤、有选择地向学生展示几何学中有关图形与线条的美。可先通过多媒体动态出示一个三角形和一组四边形,让学生明确已学过的三角形和四边形都是平面上的直线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再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一个点――一条曲线――一个圆”的过程,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揭示课题及本课的学习目标。如此导入,富有新意,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形象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感知并欣赏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圆,从而产生认识和探究圆的特征的求知欲。
二、以美启思,以思促美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数学美激活学生的思维,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认知过程离不开思维活动。学生若能在数学美的吸引下主动思维,乐于求知,就能在求知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养,这便是以美启思和以思促美的主要含义。具体而言,以美启思是指教师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善于利用数学的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思考、探究中获得求知的乐趣、方法,形成善思、乐思、会思的良好学习品质;以思促美则是指教师提出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中,获得审美的快乐和精神的享受。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教师可播放具有美感、新意的《骑“车”的小猴子》动画片:先出示第一只猴子骑在车轮是三角形的独轮车上的情景,接着依次出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只猴子骑着车轮分别是长方形、椭圆形、正方形和圆形的独轮车上的情景。动画片播放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学生在看、议中不仅完善了认知结构,而且拓展了审美领域。
三、和谐关系,美知兼得
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通经过美、知的交互作用,引导学生从领悟数学美中获得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成功的学习中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情趣。
学生数学作业和数学语言的表达,就是知、美并进和互促后的物态呈现形式。对于这些物态形式显现的美与知,教师要注意及时评价、反馈,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和学习兴趣,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形成螺旋递进的“美知相促”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达到“美知相促”这一良性循环境界,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紧扣教学重、难点,适时、适度地展示数学的美,让学生在感知数学美中潜移默化地产生自主求知的强烈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求知的过程中去。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求知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欣赏、追求、创造数学美的能力,真正达到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教作用于学,师作用于生,美作用于知,知作用于美”。
(特约编辑 木 清)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