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求职行为对其就业结果的影响.docVIP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求职行为对其就业结果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求职行为对其就业结果的影响.doc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求职行为对其就业结果的影响   摘 要 针对研究现状,以“求职频率”和“求职强度”作为求职行为指标,“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作为就业结果指标,探讨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求职行为对其就业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求职行为;就业结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007-04   大学生就业问题近年来愈发凸显。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达到史无前例的749万,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堪称又一个“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与本科生相比,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受社会关系壁垒、地域壁垒和学校壁垒等因素影响,其就业形势更为复杂严峻。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求职行为的定义 国外的研究者将求职行为看作一种信息搜集的活动。如Steffy Shaw和Noe对求职的定义是:对职业信息数量以及适用性进行探索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看作一种信息搜索的活动。Bretz Boudreau和Judg对求职行为的定义是:求职者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以及精力对劳动力市场的信息进行筛选的特定行为,在进行这个行为之时不需要考虑动机以及求职的结果,只是单纯的一种信息的搜索活动。Soelberg认为求职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准备求职行为以及实际求职行为。准备求职行为发生在求职者求职的早期阶段,是对求职信息搜集、鉴定的过程;而实际的求职行为则是求职者根据求职市场的信息切实地寻找工作机会,具体应聘某个工作的过程。   如今随着学者对求职行为研究的深入,更多的人认为求职行为就是在短期内以就业为导向,并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信息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Kanfer等对求职行为的定义就是一种自我动态的调节过程,并且这种调节过程是自愿的,开始阶段为对就业目标的识别,之后根据就业目标付出努力。在这个定义中,求职行为被定义为一种目标行动,主要关注点为求职行为与结果的关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缩小自身的状态与就业目标之间的距离。   求职行为的测量 Kanfer等认为,求职行为作为一种目标指向行为,可以在三个维度上进行测量:频率―强度、内容―性质、短期―长期。频率―强度测量的是求职行为的频率和努力程度;内容―性质维度是根据求职行为的内容,将求职行为分为正式求职和非正式求职;短期―长期维度指的是求职行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此维度反映的是求职行为的动态性和持续性,因为难以进行测量,所以关于这一维度的研究很少。   目前很多的求职行为的测量都是从频率―强度入手。频率方面主要是对求职者可能的求职行为进行罗列,如求职者在网站上浏览的信息,求职者在报纸上关注的用工信息以及参加的面试等。通常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求被测试者回答的是进行某种行为的次数,以及在某种行为上所花费的时间,之后对所进行的次数以及所花费的时间简单相加。针对强度的测量,则是要求被测试者回答在特定的时间内为求职目标的达成所付出的努力,而不要求他们回答进行了哪些具体的求职行为。   根据前人学者的研究,本文主要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对他们的研究,探索求职行为频率与强度对求职结果的影响。本文还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求职行为上的频率以及强度存在的不同进行详细分析,为实现精细化就业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求职行为进行调查,随后根据调查结果编制“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求职行为与就业结果调查问卷”。方便选取民办高职某学院全日制大专毕业生,利用表单大师进行网络调研。共收集问卷158份,有效问卷155份。   按人口统计学分类标准,采用的155个样本来自被调查学院的21个专业。其中,男生46人(29.7%),女生109人(70.3%);包含工科专业23人,文科专业86人,医科专业46人。从数据可见,样本所代表的专业广泛,性别比例、专业比例基本接近该校总体情况,抽样符合自然分布。   自编问卷包含20道求职行为题目和15道就业结果题目,调查被试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的求职行为和就业结果,均采用五点计分法。求职行为的测量包含求职频率5道题目(每天求职的时间、一个月内投递简历的次数、参加招聘会的次数等)、求职强度(投入精力、就业心态、努力程度、策略调整等)15道题目。就业结果分为两个维度:就业状况(已就业、未就业)和就业质量。就业质量为已就业毕业生对签约工作的各项满意度情况,12道题目;未就业毕业生获得的就业机会数量等,3道题目。运用SPSS 22.0软件,采取F统计检验、Pearson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求职行为对就业状况的预测作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