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不成功,就看你能否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doc

教育成不成功,就看你能否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成不成功,就看你能否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顾问:赵 军 姜士和 吕长伟 蔡爱华 朱 婧 主编:英 勇 编辑:程国良 报头题字:丛 卓 邮箱:kg8jks@163.com 教育成不成功,就看你能否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教育即生长”包含对人性的理解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教育即生长》,因为我是学哲学的,我从哲学的角度谈谈对“教育即生长”的理解。实际上很多大哲学家,他们都关注教育问题,我看过比如说罗索、康德、尼采、杜威,这些大哲学家关于教育的论述。其实他们在这一点上是非常共通的,就是“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长”实际上是讲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什么,这里面包含对人性的理解。就是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已经有潜在的人的共同精神属性和精神能力了,那么教育实际上就是让这些精神能力得到很好的生长,这个生长过程本身就是教育,这是“教育即生长”的一个含义。 此外,每个人都有所有人共有的精神能力、精神属性。而且每一个人都是特殊的,都有特殊的禀赋,所以“教育即生长”又包含教育让每个人的特殊禀赋得到生长,得到实现,实现他的个性,实现他的的独特价值。 这样一个理念,实际上反对的是给教育设定一个功利的目标。就是这些精神能力生长的好,也能够成为一个人性意义上一个优秀的人,这本身就是价值,生长本身就是价值。杜威特别强调,生长不一定朝着某一个目标前进,你不能给生长另外设定一个目标,如果这样设定目标,比如将来在社会上有成就,如果你设定这些外部的目标,本身这个生长就扭曲了。只要生长的好,它的结果一定是好的。 互联网是自学者的天堂 现在,教育环境发生了改变,教育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是创新和学习能力的问题,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生产力之一。这次五中全会把其放在了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一位,实际顺应了这个趋势。那么,创新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能力?我认为并不存在一种孤立的创新能力,实际上创新能力无非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其中包括很多因素,好奇心、想象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的兴趣、跨界思考的能力,综合思考的能力等等。但是,我们发现恰恰是这些非常重要的综合因素,其实在现在这样一个体制里面,是受到压制的。可能一个人在应试体制里面打磨得越久,他最可贵的品质被磨损的越厉害。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从来都是这样,会考试的人,以后不一定是有真本事的人,这几乎是一个规律和特点。这个规律在互联网时代会更加鲜明和突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真的要考虑我们学校教育应该怎么办?(演讲到这里时,周国平先生沉默了)我觉得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好处是资源共享,资源整合。一个会自学的人,一个善于自学的人,在这样一个时代,他在互联网中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其实,现在我们很多的教育平台、APP、自媒体平台中都形成了自学者的群体。在互联网的时代,善于自学的人是可以如鱼得水的,成功的机会也很大。如果说互联网是自学者的天堂,可能对于那些没有自治力、学习能力的人就是一个地狱。当然是很有诱惑力的地狱。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给少数有自学能力的、思维灵活的人提供了成功的机会。但我们同时也看到,大量的青少年因为网瘾整天在网上玩游戏,最后就成为了虚拟世界的奴隶,丧失了真实的生活能 力。不要说成功,将来谋生都很困难。这个人数也相当多,中学生里面,相当一批是这样的人,这个就很可怕。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善于自学的人会成功,不会自学的人往往会被边缘化甚至淘汰。 教育不是知识灌输,是认知能力、独立思考和自由。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些本性优秀的人组成,那这个社会就是好社会。从功利的角度也是这样,“教育即生长”确定了教育的目标,就是生长本身。另外一点我觉得它确定了教育的重点,就是能力的培养,能力的生长。比如说,智力教育,是认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生长,人要有一个自由的头脑,不应该放在知识的灌输上。美育,就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重点应该是感受能力,情感体验能力的生长。不是内心具体的技艺,会弹唱会画画,不是具体技艺的培养。德育,在我看来就是灵魂的教育,它的目标应该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康德说“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实践能力。”重点应该放在这里,就是应该培养成一个善良高贵的灵魂,而不是一些具体规范的灌输,这是为教育确定了它的重点应该是什么。另外一点,确定了教育的方法。 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两点:好老师、自由空间 我对教育的理解,一切教育,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这种情况下,是不是不需要学校教育了?这其实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改变应试体制,回归自立教育的本意。好奇心,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自立活动的热爱、兴趣,好习惯养成。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