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分子的溶解过程要比小分子缓慢的多;柔性链高分子溶液的粘度要比小分子大很多;高分子稀溶液是处于热力学平衡态的真溶液(能用热力学函数来描述);高分子溶液的行为与理想溶液的行为有很大偏差,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熵比小分子大很多;高分子溶液性质存在分子量依赖性,而高聚物又有分子量多分散的特点,因此增加了高分子溶液性质的复杂性;第二节:高聚物的溶解3.2.1高聚物的溶解过程 由于高聚物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分子量大而且具有多分散性,分子的形状有线型、支化和交联的不同,此外,高聚物的聚集态又有晶态和非晶态之分,因此高分子的溶解过程要比小分子复杂得多。溶剂化概念: 溶质与溶剂分子接触时,溶剂分子对溶质分子产生相互作用,此作用力大于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聚力),从而使得溶质分子彼此分离而溶解于溶剂中的作用称为溶剂化作用。非晶高聚物的溶解过程通常来讲非晶态高聚物的溶解分为两个阶段:即溶胀阶段和溶解阶段。溶胀又分为两种类型:无限溶胀和有限溶胀。 无限溶胀是指高聚物溶解于它的良溶剂时,能无限地吸收溶剂,直至溶解成为均匀的溶液为止,所以,溶解可以看成是高聚物无限溶胀的结果。 有限溶胀是指高聚物吸收溶解,溶胀到一定程度之后,不论与溶剂接触多久,吸入的溶解量不再增加而达到平衡,体系始终保持两相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有限溶胀。 因此,非晶态高聚物的溶解,首先是高聚物接触溶剂时,表面上的分子链段先被溶剂化,但由于高分子链很长,还有一部分聚集在内的链段尚未被溶剂化,不能溶出,直到整个分子链被溶剂化,才能溶解于溶剂中。在溶剂化过程,溶剂分子由于高分子链段的运动,不断地扩散到高分子溶质的内部,使内部的链段也逐步溶剂化,从而使得高分子产生胀大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溶胀。溶胀后的高分子随着溶剂分子不断向 内扩散,高分子不断被溶剂化,直到最后所有的高分子转入溶液,这时达到溶解。所以溶胀是溶解前必经的阶段,是高聚物在溶解过程所特有的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交联高聚物,只有溶胀没有溶解。溶胀度与交联度有关,交联度大的溶胀度小,交联度小的溶胀度大。 对于非晶相高聚物来讲,溶解度的大小与分子量有关,分子量大的溶解度小,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就大。2. 结晶高聚物的溶解 非晶态高聚物的分子由于堆砌比较松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因此溶剂比较容易进入高聚物内部使之溶胀和溶解。而晶态高聚物由于分子排列规整,堆砌紧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强,以致溶剂分子进入高聚物内部比较困难,从而使得晶态高聚物的溶解比非晶态高聚物的溶解要困难得多。结晶高聚物有两类:极性的结晶高聚物如:聚酰胺等非极性结晶高聚物如:聚乙烯等(1)、对于极性的结晶高聚物如PA、PET等,分子间有强的相互作用力,在适当的极性溶剂中在常温下就可以溶解。这是因为结晶高聚物中含有部分非晶相成分,当它与溶剂相接触时,溶剂与非晶相部分强烈的相互作用,产生放热效应,使结晶部分晶格被破坏,同时受溶剂化作用而溶解。如:聚酰胺(PA)在常温下溶于苯酚、甲酚中;聚酯(PET)可以溶解于间甲酚等中。(2)、对于非极性结晶高聚物的溶解,通常需要加热到接近高聚物熔点,使高聚物的晶体晶格被破坏,再与溶剂作用发生溶解。如:PE溶解在四氢萘中 (120oC)Tm=135oC全同PP在十氢萘中 (130oC)Tm=165oC总的来讲,结晶高聚物的溶解需要经过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需要吸热,使得晶格被破坏;分子链开始运动;第二个过程是破坏了晶格的高聚物与溶剂作用达到溶解。 因此结晶高聚物的溶解除了与分子量的大小有关之外,而高聚物的分子量越大,溶解越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分子间作用力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大;还与结晶高聚物的结晶度有关,结晶度越高,溶解度越小。3.2.2 溶剂的选择 要溶解特定的高聚物,应如何选择它的溶剂,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理论。人们根据小分子在溶解时找到了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对高聚物的溶剂选择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i. 极性相似原则 即极性高聚物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高聚物溶于非极性溶剂中,极性大的高聚物溶于极性大的溶剂中,极性小的高聚物溶于极性小的溶剂中。如:例如: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是非极性高聚物,可以溶解在非极性的溶剂碳氢化合物中(如:苯、汽油、甲苯、二甲苯中);聚乙烯醇溶于水中;极性大的聚丙烯晴可以溶于极性大的二甲胺中;聚苯乙烯由于极性比较小,即能够溶于非极性的苯、甲苯、二甲苯或者乙苯中,也可以溶于极性不太大的丁酮中。ii. 溶剂化原则 溶剂化原则是根据高聚物和溶剂的亲电、亲核性来作判断的。高聚物的溶胀与溶解都与溶剂化作用有关,而极性溶剂分子与高聚物的极性基团相互吸引能够产生溶剂化作用,从而使得高聚物发生溶解。如:PVC是一种亲电子型高聚物,因此能与亲核的溶剂环己酮,四氢呋喃发生溶剂化作用。 ?? —(CH2—CH)n—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技术能手选拔赛试题调幅广播(含答案).docx VIP
- SL 489-2010_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规程.pdf VIP
- 2025甘孜州委统一战线工作部选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GB51251-201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正式版).docx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docx VIP
- 机械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设计指南.docx VIP
-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维服务方案设计.docx VIP
- 妇产科会阴按摩术.pptx VIP
- 中信大厦(中国尊)全生命周期管理路径探索及实践.pdf VIP
- 年春季高考数学真题.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