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人口结构与特性分析-嘉义县政府.docVIP

93年人口结构与特性分析-嘉义县政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3年人口结构与特性分析-嘉义县政府

93年人口結構與特性分析   透過人口統計資料,可具體瞭解一個地區的財力、物力及人力之配合,以為規劃財源、發展經濟及興辦社會福利事業等之依據;由於人口結構之健全與否,直接影響該地區之興衰,並可反應其社會文化之發展狀況,故健全人口結構及穩定人口狀況,應為主政者所重視及追求的理想目標。   本篇係根據戶籍登記資料統計,有關本縣民國 84年至93年底現住人口統計資料,除對人口分佈、密度等靜態資料加以分析外,亦就人口遷移動態資料及教育程度、經濟活動特性等進行探討,所獲之結果將可供有關單位業務應用及決策之參考。 貳、人口分佈、密度與戶量 本縣屬於典型農業縣, 60年代後期,農村勞動人口紛紛外流,致人口逐年減少,但隨著工業區的陸續開發,及亟力於發展觀光事業,因而就業機會增加,人口數已漸呈穩定,惟自八十七年起,因出生人口數逐年下降及人口外流現象日益遽增,致人口數逐年減少。依據戶籍登記資料,民國93年底本縣人口數為557,903人(如表一),較92年底減少2,507人或0.45%,其中男性人口為293,894人,女性人口為264,009人;各鄉鎮市人口數,以民雄鄉72,451人為最多,占全縣總人口之12.99%,其次為水上鄉55,276人,占9.91%,再次為中埔鄉48,157人,占8.63%,而阿里山鄉6,188人及大埔鄉僅3,524人,均未逾萬人為最少,各僅占1.11%及0.63%;93年底本縣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93.37人,就各鄉鎮市比較(如圖一),以朴子市達888.72人為最高,而以阿里山鄉僅14.46人最低。 就戶數觀察,民國 84年底全縣總戶數為140,966戶(如表一 ) ,至 93年底已增至162,699戶,十年來計增21,733戶或15.42%,主要係因經濟、社會結構轉型變遷影響,小家庭制度已漸取代傳統大家庭制度所致;而相對上,戶量則呈逐年下降趨勢,民國84年底本縣平均每戶人口數(即戶量)有4.01人,自85年起則已降至4人以下,而93年底之平均每戶人口數僅為3.43人(如 圖二 ) ,但仍較台閩地區之平均每戶人口數為 3.16人略高(如表二 ) 。 參、人口組成特性 (一)性別 一般以「性比例」表示人口中男女性別之分配情形,通常以每百名女子所當男子數表示。以歷年性比例觀之,本縣人口向來均男多於女,其比例約為 111,93年底之性比例為111.32(即每百名女子有男子111.32人),高於台閩地區103.53,在台閩地區排名居第五位(如表二 ) 。 就各鄉鎮市觀察,性比例較低者以開發程度較高之城鎮為主,如:朴子市 106.19、民雄鄉107.26、大林鎮108.57等,而性比例偏高則以偏遠山區居多,如:大埔鄉131.23、番路鄉120.79、阿里山鄉119.12等(如表一 ) 。 (二)年齡組成 93年底本縣人口年齡分配,0至14歲之幼年層計有98,819人,較上年減少2,712人或2.67%,占總人口之17.71%,15歲至64歲之勞動層計381,114人,較上年減少1,667人或0.44%,占總人口之68.31%,65歲以上之老年層為77,970人,較上年增加1,872人或2.46%,占總人口之13.98%(如表三)。 就歷年年齡層結構觀察,本縣 0至14歲之人口佔該年總人口比率由84年之21.19%,降至93年之17.71%,十年來計減少3.38個百分點,而台閩地區0至14歲人口所佔比率,由84年之23.77%逐年緩降至93年之19.34%,十年來共計減少4.43個百分點(如表四) ;另 本縣 65歲以上人口佔該年總人口比率由84年之10.24%,逐年增加至93年之13.98%,十年來計增加3.74個百分點 , 而台閩地區 65歲以上人口所佔比率,十年來則計增加1.84個百分點 ; 綜上,本縣人口老化程度尤較整體台閩地區人口之老化程度嚴重 。 由於多子多孫的觀念已逐漸淡泊、國民教育的提高、子女養育費用的龐大、適婚男女結婚年齡的延後或不結婚的新觀念,均影響出生率之逐漸下降,幼年層人口隨之逐年減少,勞動層則呈穩定持平狀態,而老年層人口則醫療衛生保健的進步,使縣民的平均壽命延長,遂呈逐年遞增之勢,自 78年底以來,本縣老年人口比率均逾7%,早已進入聯合國所定義之高齡化社會,而93年更已達13.98%,遠高於台閩地區之9.48%,在台閩地區縣市排名高居第二位,僅次於澎湖縣之14.78%;各鄉鎮市中,以六腳鄉之19.61%,居本縣最高,鹿草鄉19.51%次之,再次之為義竹鄉之19.11%,未來有關老人之醫療、安養及喪葬等需求將與日俱增,亟需妥善因應。 (三)扶養比及老化指數   扶養比係指每百個工作年齡人口( 15至64歲人口)所需負擔依賴人口(即14歲以下幼年人口及65歲以上老年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