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收缩的总和 包括运动单位数量、频率效应的总和。 一个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其轴突分支 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总称为一个运动 单位。 弱收缩时,小运动单位收缩;收缩强 度增加时,随之更多的、更大的运动单 位参加收缩,产生的张力也随之增加。 舒张时,首先最大的运动单位停止收 缩,最后才是小运动单位。这种调节收 缩强度的方式也称为大小原则。 (一)名词解释:阈电位,阈强度,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兴奋性,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前负荷,后负荷。 (二)问答题: 1.什么是静息电位?其产生机制是什么? 2.什么是动作电位?其产生机制是什么? 3.简述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过程。 1.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及其特点? 1单纯扩散 指小分子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 特点: ⑴顺浓度梯度,不耗能(ATP) ⑵不需膜蛋白的帮助 2.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移动的过程。参与易化扩散的膜蛋白有载体蛋白质和通道蛋白质。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特点如下: (1)竞争性抑制;(2)饱和现象;(3)结构特异性。 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特点如下: (1) 选择性(2) 门控性 (3)高速度(4)无饱和现象,无竞争性抑(5)通道有“开放”和“关闭”两种不同的机能状态。 3.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是指细胞消耗能量将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的特点是:(1)在物质转运过程中,细胞要消耗能量; (2)物质转运是逆电-化学梯度进 (3)转运的为小分子物质; (4)原发性主动转运主要是通过离子泵转运离子,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依赖离子泵转运而储备的势能从而完成其他物质的逆浓度的跨膜转运。 4.出胞和入胞 出胞: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借助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包括吞噬和吞饮. 特点: (1)大分子团块, (2)耗能 2.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去极相: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安静时膜内电位低于膜外。刺激→Na+ 通道少量开放,少量Na+内流→阈电位→ Na+通道大量开放, Na+迅速内流,→膜内电位升高,达Na+的平衡电位。 复极相: 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 k+外流,膜内电位下降,恢复至静息电位。 正后电位: Na+ - k+泵将Na+ 、 k+分布复原,保持细胞的兴奋性。 1.前负荷: 2.后负荷: 3.收缩能力: (五) 影响收缩因素 1.前负荷(preload): 在肌肉收缩之前所承受的负荷。决定初长度 初长度(initial length): 肌肉收缩之前的长度。 前负荷的不同,同一肌肉将在不同的初长度条件下进行收缩。 初长度是前负荷的观测指标。 最适初长度 能维持最适肌节的肌肉长度。 最适肌节长度为2.0~2.2μm。 减少前负荷使肌小节长度小于2.2μm, 增加前负荷大于最适前负荷使肌小节的长度将大于2.2μm。 主 动 张 力 前负荷的长度-张力曲线 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越大,初长度越长,粗细肌丝的有效重叠越多,肌肉收缩越强。 粗肌丝上的每个横桥都有与细肌丝相互作用的位置,因而出现最佳收缩效果。 当肌肉收缩达到最大时所对应的为最适前负荷和最适初长度 2.后负荷:肌肉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 3.肌肉的收缩能力(contractility) 1)概念:指与负荷无关的,决定肌肉收缩效能的内在特性。 内在特性主要取决于:胞质内Ca2+的水平 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 1.正常人体骨骼肌收缩都属于( ) A.完全强直收缩 B.强直收缩 C.不完全强直收缩 D.单收缩 E.单收缩与强直收缩交替 2.肌肉兴奋--收缩偶联关键在于( ) A.横桥运动 B.动作电位 C.Na+迅速内流 D.胞浆内Ca+的浓度增加 E.ATP酶的激活 B D 3.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不包括( ) A.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传向肌细胞的深部 B. 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末池Ca2+释放 C. 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D. 肌浆中的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