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修辞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通论》 修辞 教学安排:2学时 教学内容:常见的10种修辞格。 学习目标: 了解修辞的定义、修辞方式与修辞的关系。对照现代汉语修辞,了解修辞的古今差异。 了解引用、譬喻、代称、夸饰等古今基本一致的修辞方式。 掌握古代汉语特有的修辞方式:互文、并提、倒置、割裂。 “修辞”名义: 最早出现在《周易·干卦·文言》:“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唐代孔颖达认为,“修辞”就是修理文教,文教不但指文化教育,而且也指著书立说。 现代“修辞”定义: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修辞是为了达意传情,因此,它是一种针对情意调整适用语词的手段。 古代汉语修辞,是指通过对古代的文献语言进行曲折调整、修饰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活动过程。古代汉语修辞的内容包括:词语修辞、句子修辞、篇章修辞等 。 我们主要讨论古代汉语句子的修辞格问题。 修辞格 引用 譬喻 代称 并提 互文 夸饰 倒置 委婉 割裂 对偶 1引用 1.1引言 引用不见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书经·盘庚上)蔡沈集传:“遲任 ,古之賢人。”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1.2引事 就是在行文中引用历史典故。 昔卫灵公与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其中涉及雍渠事,景监事,赵谈事。 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李白《与韩荆州书》) 登龙门,指李膺事。 1.3引文 就是引用见于经典的文字。 明引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公之事) 引文见于《诗经·小雅·巧言》 暗引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苏轼《赤壁赋》) 引文见于《论语·子罕》 2譬喻 譬喻,就是打比方,即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另一种事物或道理,使之 更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的一种修辞方式。 2.1明喻 往往用“譬如”“譬犹”“譬之”“犹”“若”“如”等词语加以表明,读者一看就能明白。例如: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2.2隐喻 隐喻,又叫暗喻,它比喻又进了一层,把本体和喻体所表示的事物,说成一个东西,使本体和喻体成相合关系。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 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柳宗元《封建论》) 布履,比喻诸侯管辖的疆域。星罗、轮运、辐集,都是比喻诸侯与中央的关系。 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皇,执蝘蜓而嘲龟龙。不亦病乎?(扬雄《解嘲》) 鸱枭、蝘蜓比喻卑鄙的人,凤皇、龟龙比喻高尚的人。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韩愈《答李翊书》) 蕲,通“ 祈 ”,祈求。以种树和点灯为喻,比喻作家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2.3博喻 就是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比喻来说某一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各个方面的修辞方法。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苏轼《百步洪》之一)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3代称 代称,又叫“借代”“换名”,就是不直接称呼某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与之有关系的其他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一)用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 ,例如: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肥甘”代美味的食物,“轻暖”代高贵的衣服。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诸葛亮《出师表》)“不毛”指荒远的地方。 (二)用泛称代特称。用通名代专名、全体代部分。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神州”泛指“中国”,这里用来特指被金侵占的中原大地。 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后汉书?华佗传)——“病”原来是一切病的泛称,但是这里的“病”特指一种寄生虫。 但知以声色、土木淫蛊上心耳。(青溪寇轨?容斋逸史)——“声色”特指音乐和美女,“土木”特指房屋宫殿等建筑物。 (三)用特称代泛称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屈原《哀郢》)——“阳侯”本来是古代传说中的水神,这里用作波浪的代称。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尧舜”是人们公认的圣明者,于是用其泛称圣人。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 ——“南浦”见于屈原《九歌》“送美人兮南浦”,这里泛指送别之地。 许史相经过,高门盈四牡。(王维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